第47部分 (第1/4页)

,而效彼夏王,是取败之道也!况人君爱色,必颠覆社稷;卿大夫爱色,必绝灭宗庙;士庶人爱色,必戕贼其身。且君为臣之表率,若不向道,臣下将化之,而朋比作奸,天下事尚忍言哉?臣恐商家六百馀年基业,必败在陛下手中!”

纣王闻言大怒道:“君命召,不俟驾。君赐死,不敢违。如今寡人只是要招你女儿为妃,你居然敢违逆,且当面说寡人乃是亡国之君,乃是大不敬,来人将苏护拿下,推出午门斩了。”一边的随从随即将苏护拿下,就要推出去问斩。

这时费仲、尤浑二人从殿外进来,跪倒在地道:“陛下,苏护忤逆陛下罪责当斩,但陛下因选其女,而斩杀苏护,要是臣民所知,陛下轻贤重色,必是声望大跌,不如放了苏护,如此一来苏护定当感谢陛下的不杀之恩,自然会将女儿送上,以侍陛下。百姓听闻陛下宽宏大量,陛下的威信必然大涨。可谓是一举两得啊!”

纣王闻言,稍作思考,然后道:“那就依爱卿所言,放了苏护,命令其立即返回封地,不得在朝歌停留。”圣旨一下,言出必行,逼着苏护快速离朝。

苏护回到驿馆,众家将上前接见,问道:“大王召侯爷觐见,有何事商议?”

苏护闻言大怒道:“无道昏君,不思量祖宗德业,听信谗言,欲选吾女进宫为妃。此必是费仲、尤浑以酒色迷惑君心,欲专朝政。我不听旨,不觉直言谏诤,昏君道我忤逆,要将我问斩。二贼子又奏昏君,放我回封地,料我感昏君不杀之恩,必将送吾女进朝歌,以遂二贼奸计,我想闻太师远征,二贼弄权,眼见昏君必荒淫酒色,紊乱朝政,天下荒荒,黎民倒悬。可怜成汤社,即将化为乌有!我自思若不将此女进官,昏君必会兴师问罪。若要送此女进宫,以后昏君失德,使天下人耻笑我不智。诸将可有良策教我?”

诸将闻言齐声道:“古语云:君不正,则臣投外国。今大王轻贤重色,眼见昏乱,不若反出朝歌,自守一国,上可以保宗庙,下可以保身家。”

苏护此时正在盛怒之下,一闻此言,不觉性起,竟不细思便道:“大丈夫不可做不明白之事!”

说完,叫下人,取来文房四宝,题诗在午门墙上,表永不朝商之意。诗曰:“君坏臣纲,有败五常,冀州苏护,永下朝商。”

苏护题了诗,当下领着家将径直出朝歌,奔冀州而去。

纣王被苏护忤逆,正不爽之时,只看见午门内臣进殿俯身在地道:“臣在午门,见墙上冀州苏护题有反诗十六字,不敢怠慢,还望陛下圣裁!”接着将诗交予侍从,侍从送到御案之上。

纣王看完,顿时大骂道:“岂有此理!寡人本着上天有好生之德,没有处死他,还放他返回封地,他却题反诗在午门之上,大辱朝廷,罪在不赦。”

随即纣王便命殷破败、晁田、鲁雄……等人,统领六师,想要御驾亲征亲征,荡平冀州。

不一时鲁雄等人朝见行跪拜大礼后。纣王道:“苏护造反,题反诗在午门之上,有辱朝纲,实在罪无可赦!卿等先统人马二十万为先锋,寡人亲率六师问其罪。”

鲁雄听罢,低首暗想:“苏护乃忠良之士,素怀忠义,何事忤逆,天子竟要御驾亲征,冀州休矣!”

鲁雄为了苏护当即拜倒道:“苏护得罪于陛下,何劳陛下御驾亲征!况且四大镇诸侯,俱在都城尚未返回封地。陛下可点一二路征伐,以擒苏护,明正其罪,自不失朝廷之威,何必圣驾远至其地?”

纣王闻鲁雄之言不由意动,问道:“四侯谁可征伐?”费仲在傍出班奏道:“冀州乃北方崇侯虎属下,可命崇侯虎征伐。”

鲁雄在边上想到:“崇侯虎乃是贪婪暴虐之徒,带兵出征,所过之地,必遭祸害,社稷如何以安?现有西伯姬昌,仁德四布,信义素着,何不保举此人?岂不是两全其美。

纣王正要正式传旨。鲁雄赶忙道:“崇侯虎虽镇北地,然威信并不高,恐怕此行未必能伸朝廷之威德。不如派西伯姬昌前往,西伯侯姬昌仁义广传,陛下若假以宣传,自可不战,而擒苏护,治其罪。”

纣王思考良久,不能决断,索性干脆全部准奏。下旨令西伯侯北伯侯二侯同时出发,擒拿叛贼苏护。

'继续希望大家的支持呀!票票,呵呵'

第一第十九章 妲己入宫

苏护冀州怎敌两大诸侯联手进攻?虽有子苏全忠勇猛无比,连胜数场,但仍是不敌两大诸侯联手之威,苏护无法,为保全全家人的姓命和翼州百姓的安全。同意将女儿妲己送入宫廷为后妃。两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