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部分 (第1/4页)

“冰阳,我们能不能换一块小点的石头,这样重量就轻了,也许就能比较容易的扔到对面了。”唐云馨从旁边溅起一块小的石头说。

我还没说话徐平倒是先给我解释了:“我和珊珊试过,行不通。我们一开始就找了大小不同的石块做过实验,最终选择这么大的。如果比我手中的这块石头小一些,是能够扔到对面,但是固定起来就要大打折扣,如果再小一些的话就会因为太轻偏离了方向,如果比这个更重,那么就更不能扔到对面了。”

我对徐平有些另眼相看了,竟然还知道一块一块的实验。但是看着徐平和万珊珊这个模样,我感觉这个主意不是徐平想出来,应该是万珊珊想出来的,指望着徐平的那个大脑,那是需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得到的。

我想了想说:“你们看这样行不行,我们可以这样做,这里不是有很多树吗,尤其是榕树。榕树的气根很直也很结实,我们可以多多的砍一些榕树的气根还有其他的树木。我们可以绑一个像是竹筏一样的东西,一半放在陆地上,一半架在深谷的上面。陆地上的那一半用尽量重的石头压住,我们可以站在伸出到深谷上面的那一半往对面扔。我们人少力微,而且时间也不会很多。我们只要能够向前五米就行了,五米的距离就绰绰有余了。”

“这个办法可行!李大哥真聪明!”万珊珊一拍手说。

唐云馨和徐平也都同意我的办法,因为暂时没有想出比这个更好的注意了。我之前去西藏、四川和云南的交界处的时候,曾经注意到这种架桥的方式。那边多一些崇山峻岭还有一些大河大江,至于小的溪水更熟数不胜数。虽然小一些,但是那边的河谷确实很深,如果又从河谷这边到另一边去,必须要从山中下到河谷的底部,然后找一处水浅的地方蹚水而过。这样记起耽误时间,如果遇到雨季水量大的时候就行不通了,所以必须要架桥。

政府这些年虽然很支持偏远山区的桥梁建设,但是不能每条河谷,每座村庄都要架桥,那要花去多少钱。更何况山区不像是平原地区一样聚居,而是分散的很厉害,经常是三五户人家分散住在一个平坦的地方。所以这些居住在很偏僻的居民们就开始发挥山区人民特有的聪明才智,自己想办法出来架桥。

所以我们在电视中看到了西南偏远的大山中经常有些溜索,就是利用滑轮在河谷两边来回。还有一些简易的吊脚桥和一些绳索拉桥,这些吊脚桥和绳索拉桥就是这样建起来。河岸两边的人各自建一段向中间延伸,当有一定距离的时候用绳子各自向中间对拉,最后固定在一起。现在一些巨大的绳索拉桥就是利用这样的方法建起来的,只不过技术要高明很多,但是基本圆形还是山里的土办法。

四个人商量完毕,然后分工,立马就近砍伐树木,开始制作简易的桥梁框架。这幸亏是在荒无人烟的大山中,要是在外面早就被森林警察或者是其他的政府人员给抓起来。然后我们会被邀请喝茶,蹲局子最后被罚款。

我和徐平到树林里面去看树,我告诉徐平必须要捡那些结实的比较直的砍。这次我们带着特制的伞兵刀算是带对了,用来砍树木来简直是得心应手的。很快我和徐平就砍到了足够木料,然后从树林中一根一根都拖到深谷旁边,交给正在收拾绳索的唐云馨和万珊珊她们。

我和徐平又将砍伐来的这些木料一一简略的收拾了一下,将上面的多余的枝叶树杈什么的全部都削掉。这样方便唐云馨她们进行捆绑,也有利于我们过一会儿在上面站得稳。我看着唐云馨和万珊珊忙忙碌碌的,我心里说一定要成功,这是我们最后的杀手锏了。

我们还是决定搭建绳桥,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我还是相信我们做得到。

☆、第三十三章 绳桥(下)

第三十三章 绳桥(下)

我们为了节省时间,想要通过一个直线直接到这个盆地的中央地带。但是一条深不见底的深谷挡住了我们去路,里面充满了能够致人死命的毒气。为了我们能够顺利的到达对面,只能想办法在上面架设一道绳桥。经过勘测,我们发现这里原本有一座绳桥,但是似乎被人毁了。

对面的悬崖边上有棵枝繁叶茂大树,只要将绳子能够固定在上面就可以了。但是距离稍微远了一些,我们只能设法靠近一些,所以搭建了一个简易的脚手架。让这个简易的脚手架伸到深谷中,向前突进四五米的距离。

我特地嘱咐唐云馨和万珊珊:“在绑中间的支撑木料的时候,一定要绑成三角形的结构,这样结实一些。三角形是最为稳定的结构,这是小学就学过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