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1/4页)

胡长生一边听,一边点头,深感受益匪浅……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向皇上推荐朱教授。这位老先生,真乃是大学问家、治世之能臣也。

几个人谈论儒学,乐在其中,不知不觉一个时辰过去了。

忽然,从门外传来两声冷笑。

众人寻声望去,只见一位灰衣老者昂然进屋,讥讽道:“朱老先生述而不作,真高明之士也。”

朱教授立刻起身相让,介绍道:“这位是岳山书院的韩教授。韩老先生博古通今,尤其法学造诣极深。这位是千里迢迢来自京城的翰林学士胡探花,年轻有为,后生可畏。韩老先生,有道是礼之用、和为贵,你的思想独树一帜,大家可以共同商讨。”

韩先生开门见山道:“胡翰林,老夫久闻大名,没想到在此相见,幸会啦。各位,当今圣世滚滚向前,本应该不法古、不循今,锐意改革。而朱老先生却引经据典,大谈复古之道,岂不令人齿寒?老夫以为,治世之学,当以法为纲领。圣人治国,不要人人为善,只要人人不恶,国家便能太平。君主治国,当着眼于大多数,少数人无关宏旨,所以应以执法为重,以法治民,而非立德为上,否则徒劳无功。”

朱教授对韩教授的激烈言辞不予理睬,表示自己虚怀若谷。他先招呼上茶,然后道:“夫两仪并五行者,圣人亦只得一二,得金气多者则刚明果断,得木气多者则朴素质直,得火气多者则发扬奋迅,得水气多者则明彻圆融,得土气多者则镇静浑厚,得阳气多者则光明轩豁,得阴气多者则沉默精细……”

胡长生闻听此言,心动不已,与高人在一起聚谈,真长学问啊。

韩教授眉头一皱,显然朱教授弦外有音,明摆着是人身攻击。他立刻反唇相讥:“朱老先生,老夫只得一气,难道你是五德俱全之士,哼,真是大言不惭……”

朱教授听他出言不逊,不仅当着胡翰林,而且两位弟子也在场,于是不再谦让,马上跟韩教授辩论起来。双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寸土必争。好在教授之间相互论难早已蔚然成风,王潮海和杨瑞安更是习以为常,不以为怪。

朱教授强调以仁义为先,以三纲五常、四维八德调顺万民……

韩教授主张积极变法,富国强兵,以严刑峻法使万民承顺……

一场激烈的学术争论无休无止,一直辩论到日落西山,韩教授义正词严地喝了十壶茶,双方都过足了嘴瘾。不知为何,忽然鸦雀无声。两位教授相互凝视,哈哈一笑,相约明日再战。韩老先生辩论半日,感觉腹中空空,拱手告辞而去。

胡长生通过两位教授的争论,不仅领悟了儒学精髓,也明白了法学精义。法家认为人性本恶,与儒家人性本善的论点正好相反,因而韩教授对朱教授拟通过教育将大众改造成新人的想法不抱任何希望,而是从国情实际出发,打算通过制定严格的法律程序,配以君王的权术与威势统治臣民。这一点,的确可以让皇上借鉴和利用。

胡长生起身生告辞,一再向朱老先生表示感谢。朱教授非(霸气书库…提供下载…87book)常欢迎胡翰林再来。

王朝海和杨瑞安对胡公子印象颇佳,一再盛情挽留,最终未能如愿,只好请他留几幅墨宝再走。

胡长生只好随意写了两书一诗: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咏竹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胡长生尚未写完,王朝海和杨瑞安已经大声喝彩。其实他们不知道,这是年轻的翰林学士在自励。

李能陪胡大人回到驿站,小二知道他们刚从岳山书院回来,马上跑过来奉承。如今读书人吃香,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一飞冲天。

胡长生心情大好,一边品茶,一边听李能与店小二应酬。

李能笑道:“伙计,你们这里书卷气息浓厚,连你都这么有学问,不简单呐。正如你所说,岳山书院人才济济,不愧是天下第一书院。”

“还不止这些。”小伙计停住锡壶,神秘道:“二位客官,岳山北面还住着一户人家,家主姓墨,据说是一位‘巨子’,这位先生学问大得很,每年都到书院辩论几次……”

李能好奇道:“伙计,你说的‘巨子’是什么玩意儿?”

“嘘——”小伙计急忙伸手拦他,小心翼翼地向外看了一眼,然后压低声音道:“客官轻声,那个……就是‘头儿’的意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