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 (第1/4页)

�颂�诺姆鸺业谝簧窆Α��盎鹇稚裾啤保�

吴中长正与一枯梅缠斗,但觉脊背上一阵烤热,暗想必是宋佛子发出的真气,要攻一枯梅,于是撒手撤出阵战,闪在一边。

一枯梅阵脚刚稳,却见一团烈火真气向他面门烧到,忙后退一步,驾驭长剑。那口剑随着一枯梅的手势,迅速飞刺而出,看那形势,长剑将从“火轮”圆心空缺之处一穿而过,直刺宋佛子胸膛。如果长剑得过,那宋佛子不死即伤。

然而关键是那火轮真气十分霸道,当一枯梅的长剑刚穿过轮心之后,就被火轮真气封住,不得动了。

一枯梅当然不甘心,换个手诀,再次施加内力,催剑入那火轮圆心。宋佛子也非等闲之辈,蹲着马步再次补发内力,御气阻挡长剑的前进。一枯梅的内力好像不敌宋佛子,催了几催之后,再也无法将剑催的向前穿越。定在原来的点上不动了,这时宇龙一星发现一枯梅的长剑被困在“火轮”圆圈中心,被烈火烧的通体发红。

英雄会其他掌门及其弟子瞧至此都呆住了,谁都知道,若一枯梅不及时撤剑,再耗片刻,那口剑就必会被宋佛子强劲的内力化成灰烬。

一枯梅也意识到了他的危机,但是不能撤啊,因为他知道他一撤剑,就等于撤去了抵抗力,而对方的掌气正盛,势必一发不可收拾,迅速将他给烧死。所以现在一枯梅的情况是,撤也不是,不撤也不是,陷入进退两难之境。

就在宋佛子与一枯梅耗内力之际,该死的吴中长忽然凝聚起极具杀伤力的“浪潮掌”气,猛的发了出去。掌力非凡,真气化作了奔腾的狂潮,席卷而出,看那情势,势必要将一枯梅给淹死。当然,那一举动是典型的趁人之危。

但是,吴中长错了,因为他那一掌并没有起到杀害一枯梅的作用,反而给了一枯梅一次逃生的机会。其实也不能说是吴中长错了,应该说是一枯梅太机敏果断了;因为,就在吴中长蹲下马步酝酿掌气之时,一枯梅灵机一动,想到了抽身之策。道理很简单,就是一个“借”字而已。

当吴中长发出掌后,一枯梅迅速撤去内力,掉转头,点足飞起;那“火轮掌”气虽在“浪潮掌”之前,但毕竟是强弩之末,已无多力量,所以始终快不过吴中长刚才发出的迅猛无比的浪潮掌气,于是,险象就在这时发生。一枯梅刚调转头,就听的身后发出“咝~”的一声亮响,却是‘水火不相容’,浪潮掌气浇灭了‘火轮烈焰’掌气。两股均极其强大的真气就此相互抵去。一枯梅因此而顺利的脱。

宇龙一星一瞧至此,一颗本已提到嗓子眼的心,才落回了原位,同时暗自佩服一枯梅机智果断,应变灵活。宋佛子却甚为气恼,对吴中长道:“吴会长真是糊涂,没听说过‘水火不相容’吗?”言刚出口,宋佛子大概忽然想起他还是佛门中人,不可轻易动怒,便又缓了缓口气,接道:“不过此人武功高强,又机智过人,非泛泛之辈,不知是何方神圣。”

吴中长道:“此人自称是宇龙一星那小子的师父,如果逼问宇龙一星的话,便知分晓。”阴人想的,就是阴招。

然而宋佛子是佛门中人,以慈悲为怀,并不赞同那种方式,双掌合了合什,道了声:“阿弥陀佛。”随后接道:“我佛慈悲,不可动粗,既然他人遮面不肯露面,那就别强人所难,更不可妄加逼迫。俗话说真人必露相,不管他是何方神圣,总有一日他会以真面目示人,我们就静待那日吧。”

吴中长本不相信什么佛家慈悲,但见“英雄会”四大掌门都俱在,他的弟子也俱在,便口是心非的道:“宋大师此言甚是,吴某不才,愧为一会之长。”宋佛子道:“施主不必太在意,一切皆会成为过去的,过去的只能是过去,就让它过去吧,只要该过就可以了。”吴中长听不懂宋佛子在说什么,暗中骂对方道:“他妈的,尽说些废话,谁不知道过去的只能是过去,难道过去的还可以成为将来吗?”然而老吴自是不知道他若重复过去的行为,过去就会成为将来的。吴中长心里那么想口上却说:“说的妙极,妙极,宋大师的佛法真是至深至高啊。”

宋佛子躬身一欠,作行礼之状,道:“吴会长过奖了,但没有抓到宇龙一星的同党,小僧深以为憾,若无他事,小僧就此告辞。”

吴中长早就巴不得宋佛子走了,口中却勉强压住打发的语气,还施一礼道:“大师慢行,吴某不送了。”人心隔肚皮啊。宋佛子足尖一点,飞身而起,体如陀螺一般隐于屋顶之后不见了。

宋佛子出现之后,他的一身武艺是卖弄了,但众人始终不能理解的是,他出现的怎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