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部分 (第1/4页)

晏均在锄奸营的位置上。 也待了不短时间了,雷瑾的心思还是明白一些的。

对薛红旗方面的人。 乔装潜入西北,晏均指令部属严密监视,却不对其采取任何抓捕行动,这一是不想过早地打草惊蛇,二则好处不大,没有必要现在就冒险与横天军完全闹翻,暂留几分情面,以待异日周旋。

晏均思量着,眼下西北幕府在南北两面开打,虽然都已经初步得手,这后续的麻烦正多,一个处置不当,就可能形势逆转,须得兢兢业业小心谋事。 而在西面,哈密、土鲁番又在按部就班地准备西征,青海、乌斯藏的反叛虽然算是镇压了,但也不甚稳固,这东面若是再与薛红旗激烈冲突,也是不好,且放他们一马,稍许缓和下敌对气氛,总没有坏处。

这个冬天,西北幕府治下纷扰喧闹,也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罢了。

自然,这些想法,晏均也是闷在肚子里,做秘密谍报的人,最要紧的素质就是嘴巴严密,头脑清醒。

雷瑾微微一笑,目光中异芒一闪,晏均忽然觉得气息凝滞,仿佛被寒冷的冰风冻结一般。 虽然这种诡异地感觉只是一刹那,但晏均心里刹那间已经是波涛汹涌。 这是直透灵神的赫赫天威,虽然仅只一瞬间的闪现,晏均简直已经觉得自己的什么三魂,什么六魄都要涣散成碎片了。

晏均在苦役营里,学的不过是帝国军队的战阵冲杀和骑射之术,再就是太祖一脉的拳棍,还有地趟拳的手眼身法步、桩法和架子,以及弹腿等等战技,以锻炼蛮力和敏捷为主,迹近于外门功夫。 这些技法,主要是见效快,也不讲什么天赋,只要刻苦肯练就行,持之以恒,定然有所成就。

这军中传习的太祖拳棍,其实是故宋太祖黄袍加身之前养练士卒的特别法门。 宋太祖心性好为人师,最喜立以法度,教人战守之技和应敌阵法;又好猜忌臣下,以至每战必授意部下将领以某阵某阵克敌守御,什么万全克戎阵之类,不胜枚举,却甚是不喜臣下临机应敌,自作主张,将孙子兵法‘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国不可以从外治,将不可以从中御’地教诲全都束之高阁。 故宋之积贫积弱,皆肇因于宋太祖地好为人师和猜忌臣下两样事儿。

但太祖拳棍所包含的各种刀枪棍棒拳脚等简练技法,就锻炼士卒地个人武力而言,却是极有价值的一种法门。 从唐末五代战乱频仍的血火杀伐中淬炼出来的种种实战技法,经过故宋太祖以及故宋禁军军中的高手、强者地研习。 不断地加以汇编精简,修正删订,以之教授锻炼士卒,更经历有宋一代数百年频繁战争的洗练和考验,至少在战阵沙场之上,太祖拳棍确实是极具威力的一种实战技法。 譬如太祖腾蛇棍这样朴实无华的实战棍法,甚至被许多得到真传法诀的武者视为独家秘技。 从不轻易传授他人。

地趟拳、弹腿的诸般长拳短打的技法,若是按雷瑾地说法。 其实也是以前历代的从军将士从战争杀伐中锤炼并积累汇集地沙场实战技法精粹,只是后来辗转流传到民间,在得到某些提炼升华的同时,也不免加添了许多杂质,甚至是花拳绣腿的招势,乃至明珠蒙尘。 更甚者则是本末倒置,将锻炼身体活络筋骨的套路当作宝贝。 而将杀敌致胜的着数视而不见,弃若敝履,亦是世上买椟还珠之一例,虽然这说不上谁对谁错,但如果将战斗视为生活,征战于杀戮战场的武者也是如此懵懂不悟的话,那不啻于自己找死。

只不过,就连这一类容易上手。 容易见效地军中战技,晏均也就只练了不到两个月就上了战场,经年浴血,九死一生,身经百战居然未死,而且保得四肢周全。 算是命大福大,无比幸运,他身边的袍泽兄弟已经不知道换过多少茬了,幸存下来的兄弟早已经寥寥无几。

说起来,晏均所习不过是迹近于外门功夫的军中战技,金钟罩铁布衫之类的横练硬气功,他也有极高成就,但这方面的修为,并不能帮助晏均有效抵御高手的精神念力冲击。

晏均真正所能仗恃的是他从千军万马地厮杀战阵上,从尸山血海的沙场杀戮中锤炼出来。 极为纯粹极为坚定的铁石心肠。 身经百战的晏均。 杀气厚重,心志坚凝。 灵神如大地般坚固稳定,并非随便哪个强者都可以撼动他的心神元灵。

而且,晏均因为锄奸营侦缉敌方谍探、盘问隐情的需要,在近年专心于修习‘月舞苍穹’体系中所包涵地瑜珈苦行术、寂灭禅定术、撼神巫术、迷魂术以及毒药、**等方面的阴诡法门,精神元灵锻炼得更为精粹质实,对精神念力的冲击已经具有了坚韧强横的抵抗力。

然而,无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