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部分 (第1/4页)

无论是古时的匈奴、突厥,还是当代的蒙元鞑靼、辽东女真,塞外的游牧部族、渔猎蛮夷,之所以能够长期对中土帝国形成相对的骑兵优势,关键的根源就在于训练出一个塞外游牧骑兵的开销成本,只有中土骑兵的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而且游牧渔猎部族的骑兵,其平时的维持开销也远远比中土帝国要少得多,可谓‘物美价廉’。当然开销太大的话,塞外游牧渔猎部族的财力物力也根本负担不起就是了。

如此一来,中土帝国几乎不可能在骑兵这一单项上,拥有对塞外部族的压倒优势。哪怕中土帝国的明君良将,以数年之功,倾举国之力,费尽心思训练出数千数万乃至数十万精骑,其昂贵的开销成本也在相当程度上抵消了农耕桑麻在粮食衣被产出上的优势,尽管农耕桑麻能养活的人,绝对比游牧渔猎能养活的人多上十倍百倍都不止。

赵许自然不会懂得那些与骑兵有关的很深彻的道理,但是他已经知道,骑兵粮草大半要依靠就地就近征集,比步卒更加困难也更繁琐。譬如一个‘曲’的兵马,就一百来号骑兵,一天就至少需要大约七八百斤粗粮、两千斤草(包括柴草在内),如果是一兵配双马、三马甚至五马,所需粮草就更多,养兵真是不易也。

赵许在团练兵轮训的时候,就已接触过一些粗浅的骑兵训练,到河中府铁血营当值,‘营指挥’也命令各个率队的锐士完全按照西北平虏军的骑兵操典规范,操练他们这些新来的兵卒。赵许等一干简选乡兵,也是很吃了一些苦头,几个月里流血又流汗,终于拿到一个‘骑射娴熟’的定评,骑战技艺算是基本合格了,至于战阵战法战术之类那是在野战部队才着重操练的科目。不过,乘马巡逻那是只属于铁血营在编现役骑兵士卒的职事,他们这些个暂时备直宿卫的简选乡兵并没有分配马匹坐骑,出营巡逻仍然是徒步。

下雪天徒步巡逻,自然不是什么轻省差事,他们这些个暂时备直的简选乡兵,顶盔贯甲,佩刀持械,八十八斤半的重量可不好消受,两个时辰的巡逻下来,非常之辛苦,这当口总算快要到换班下直的时刻了,一个个都松了口气。

“嘟——嘟…嘟…”

远远的三声换班哨响起,兵械铿锵,靴声橐橐,轮值下一班的巡逻甲士也到了换班会合地点。

交接巡哨红旗、巡哨号衣、巡哨令牌、上直文碟完毕,下直的简选乡兵在锐士带领下打道回营。

下了直,乡兵们就开始嘻嘻哈哈了,但也不敢当着率队锐士的面大声嚣叫,不过是小声的说笑几句,哼个小曲什么的。

“哎,明天要去伙房帮忙,哥哥你得教教兄弟,伙房里是个什么章程。”后面一个乡兵小心凑到赵许面前说道。

赵许是穷人家孩子早当家,当年村上的红白喜事,他就是埋锅造饭的一把好手。在铁血营的伙房,他也把人头混得很熟,到伙房帮忙的机会也远远比别人多——也许是当年他在河南老家挨饿的记忆太过深刻,到哪里都惦记着伙食的缘故。

别的地方,伙房是怎样的一个章程,赵许不太清楚,但河中铁血营这里的大伙房,他就是摸得门清了。

这里铁血营的伙房,伙食相当不错,各种食物多用密封大木桶或者陶缸贮藏,盐腌咸肉在木桶中储存,面粉、大米、小米、高粱、大豆等也多用密封木桶贮藏,据说是西洋传教士的建议,有时失手摔跌一下也不打紧,甚至酸泡菜、咸干菜也有用密封大木桶贮藏的。

既然是有军中兄弟问起伙房的事情,赵许也就顺口说了一下,又笑着说:“伙房里头帮忙也没有什么特别的,都是大锅炖、煮,要不就是蒸、烤,很简单的。

如果伙长叫你准备五十人的咸肉,就是把四十斤咸肉加水浸泡一整夜,第二天早上起来洗净,加清水,小火煮一个半时辰即可。撇去的浮油,放冷以后可以用来搭配面包、锅盔、馒头什么的吃。

如果是够五十人吃的炖汤,锅中放水和四十斤咸肉,加胡椒粉、食盐什么的,小火慢煮一个半时辰,再加入腌菜或新鲜蔬菜即可,也可以等水煮开,再加入大米、小米什么的,两三斤米就足够了。如果不用咸肉,冬天的话,四十斤冻鲜肉也可以,如果有骨头一起放入炖煮,味道更好。行军在外,除了咸肉,还可以用肉干炖煮。

一百人吃的话,煮咸肉就得分两口大锅,一个半时辰就可以了。

至于和面揉面做锅盔、馒头、面条、窝头什么的主食,或者蒸干饭什么的,大半都是力气活,小心些,按吩咐去做就行了。

麻烦一点的就是洗刷锅碗瓢盆了,但你仔细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