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第1/4页)

里的也很可能是可怜巴巴的一点点东西,能够活下来都是侥幸!唉!”蒙逊说到这里不由叹了口气。

蒙逊和刘卫辰显然已经就这个话题展开过一些讨论,否则俩人不会象事先演练过一样一唱一和,雷瑾暗忖。

众人一时都沉默了。

白灾和黑灾在草原上,那是让人谈之色变的灾祸,其它虫灾、花灾(瘟疫)等都不如白灾和黑灾对游牧民的威胁大。

冬季,草原的雪不能太大,雪下得太大,草就会让雪盖住,牧民的牛羊吃不到草,就会因为熬不过寒冬而大批死掉,而一位牧民必须至少保有二十五头羊,才能维持基本生活。雪下大了,不要说牛羊,就连人的生存都成了一件很困难艰辛的事了,这就是白灾!

但是那雪也不能太少了,雪少就代表着水少,草原上的牛羊在冬天是靠舔食雪和河冰补充水份的,没有足够的积雪,河水又全冻成了黑地沟,人的饮水都成问题,何况牛羊呢?牛羊牲畜就会疫病流行,膘情下降,母畜流产,甚至大批渴死,这就叫黑灾,一般在冬末春初每年三四月时最容易出现黑灾,草场持续两个月以上无积雪就是非常严重的黑灾了!

而这样的白灾和黑灾,在草原上通常是小灾年年有,隔十年八年还必有一次大的,逢大灾之年人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牲畜、自己的亲人,因为缺少衣食,冻饿而死!

除了北方蒙古草原,青海草原也是一样的情形,牧民完全是靠天吃饭的格局,一般游牧民即便贮藏了过冬草料也不会太多,遇上大灾肯定都是一筹莫展。

这白灾、黑灾一来之后,会生生摧毁许多牧民赖以维生的牲畜,使得一个牧民在之后四五年内都难以恢复元气,在座的人都清楚,面对牧民那种饿急绝望的压力时,蒙古贵族会作出什么选择——必定是将祸水引向他处,以邻为壑!

南下掠夺几乎成为草原游牧部族的习惯性选择,正如同边墙以南的农人已经习惯了每年的秋防一样!

前几年的白灾便已经导致在边墙南北肆虐游击的草原马贼团伙的数量增加了一倍,而蒙古游骑南下袭扰的次数更是频繁,现在再来这么一下天灾,用脚趾头都可以想象蒙古游骑大举南下的情形是怎么样了!

就象夏天的蝗虫会把草原上的草和农田里的青苗一块儿啃光一样,天灾跟人祸从来就是前后相继的两兄弟,焦不离孟,孟不离焦!

雷瑾很小时曾经在辽东草原见识过白灾,也听家里长辈说起过游牧民遭灾时的凄惨,自然知道天灾会对人们生活造成何等巨大的改变!

无粮不稳!

继之而来的便是暴乱或者掳掠,甚至是大的战乱!

每个人的脑海里都蹦出了这些字眼。

“粮食!机会!”

雷瑾冷冷的吐出两个词!

问题的关键是粮食,而对于野心勃勃的人来说,同样也是机会!

危机就是契机,但如何把危机变成崛起的契机,需要大智慧、大胸襟、大气度!

“如果出现你所说的白灾和黑灾,有什么办法解决?”雷瑾抛出了这个问题。

刘卫辰显然也已经比较深入地考虑过这个问题,立即答道:“我们首先应解决青海草原的白灾问题。凭我们现有的粮食和草料,可以解决一部分,但是不可能把牧民手里的牲畜全部保全下来。

因此,牧民只能保全维持其基本生活的牲畜,要把他们的大部分牲畜宰杀掉!我们可以用粮食和草料换取他们宰杀的牲畜,也可以出钱购买他们制作的干粮”

“那将是很庞大的数目,我们要这么多的牲畜,而且还是宰杀的,拿来干什么?”独孤岳问道。

“我倒知道蒙古人有一种做干牛肉的法子,可以把一整头牛的牛肉全部风干成肉干儿,然后捣臼碾碎全填塞进一只不大的牛脬里,就可以保存很久,吃的时候掏出一点儿就可以煮成一大锅肉汤,够几个人填肚子了!”雷瑾道。

“对,” 刘卫辰道:“我们得到宰杀牲畜后的皮张和肉,皮张可以制革,而肉则制作干粮!”

“但是,”杨罗问道:“就算白灾可以这么对付,黑灾是缺水,又怎么对付?”

刘卫辰答道:

“其实黑灾只是在特定时期缺水是不?我们现在可以做的就是建贮雪贮水窟、选择有利地形人工积雪、寻找好冬季草场可以打井取水的地下水源,到来春打井取水,其它的我们也无能为力了!至于蝗灾,离现在还太远,先度过这个冬天再说吧!幸好,丁氏家族正在把他们的粮仓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