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部分 (第1/4页)

从胡老头不经意的答话之间,陌千雪已经摸清楚了这庄子的基本情况。

前年确实是遭了干旱,却也不至于颗粒无收,去年开始这整个庄子便干脆荒着了。

胡老头还说,那围着山丘的地,从前会佃给佃户来种,却不知为何从去年开始,就不往外佃了。庄头不但不往外佃,还不让他们庄子里头,看庄干杂活的人待弄。

不单如此,还借口说庄子收成不好,卖了好几房的人,如今没卖的只剩两家。

一家是看守庄子诸多房院的胡老头他们一家。

还有一家是看守山丘果园的张老头一家——那是一家老绝户。想那庄头并不是故意要留这一家,只因这老绝户一家只有张老头和一个同样大年纪的老婆子,只怕是他想卖也卖不出去。

张老头一个快六十岁的老头子带着个老婆子,怎么可能照看得住这一大片的果林。

于是,去年很多果树枯死,旱死不说,果子成熟的时候,连个摘的人都没有,全都掉在了地上烂了。

庄头不但不可惜,还过来敲打了张老头一番,说是他们没有打理好果树,还说掉在地上的果子全是长了虫才会掉下烂掉的……

如此种种。

这胡老头说得不明所以,说得一脸愤然,说得一脸可惜,陌千雪却是心如明镜。

为何?

庄头的意思自然是风总管的意思。

风总管的意思,还不是为了让国公府不单是铺子中没了收益,连田中也不产,让整个国公府过不去日子,逼着自己卖了京中的铺子。

胡老头说话的时候,那看守果树的张老头也被王天松让人给叫了来。

据那张老头说,不光是去年的果子掉在地上全烂了。其实就算是凤轻语在的时候,这几山的果子虽都会摘下卖掉,但是卖不完的还是会占半数之多,最后的结果也是掉在地上,烂了肥田。

不是母亲凤轻语不经营,也不是母亲凤轻语不作为,而是,不管哪家果园都会有卖不完的果子,这是惯例。

就算在现代也一样,那网上不是也常有地方果子熟了卖不出去求助的么?只是现代信息量多、交通发达、运输强大,还有更多的处理手段,才没有那么多的浪费而已。

真是一个难题。

若是把这些树给拔了,种上别的,那得多少人工,才顾得过来?

若是留着这些树,虽然不会有多少投入,可是收成肯定会受限制……

水果的季节性太强,又不好保存,更不好运输。不能磕了,也不能踫了……更重要的是,很多人连饭也吃不饱,哪里有钱吃水果。能吃得上水果的人,家里多数是有田有地的,大多数家里都会种些果树。

消费人群便是那些个不上不下的人。当然,京中有些人还是占主流的。

有田有地的人,永远是少数。一如现代的那句话,百分之八十的资产掌握在百分之二十的人手中。

实际考查了这庄子,陌千雪心中思绪万千,不得其法,也拿不定主意。

按王天松的想法,还是将山丘下的地佃给佃户去种。

再买几房人家,或是从王家村再招些人过来,将山丘之中,没有种上果树的地方,给种上一些其它农产品。

再添些人照看果树,将一些枯死的树拔了,重新种上新果树。再让人经常巡查照看,果树便不致生虫或是枯死冻死无人管,收成的季节,也不致于没有摘果子而掉落一地。

陌千雪对这些建议,不以为然,只是同意先买几户人。王天松他带过来的王家村人一共是八人,王天松两口子和方家高家各一对小夫妻,还有几个根雕的学徒。

她可不想将此处便成另一个王家村。

如此,可省心,却不好掌握。

同意了了王天松买人的建议后,陌千雪又吩咐王天松等买的几房人到了,让他从中选出一人来做这果园的领头之人,带着张老头等人将山上的果树打理好。

至于山丘下的地,她另有打算。

王天松现在是这个庄子的庄头,要管的怎么可能只有果树这一摊事。他要管庄院,要管荒了的地,要管根雕,还要管日后农产品的对外销售等等

庄子内的院子是很大的,建得也很气派,只是年久失修,很多地方脱了漆,或是经了年月坏了些,便显得有些破旧。若是让人来好好的修葺一番,也不失为一个散心走走的好地方。

西西很乖,她人小鬼大,到这边一个月的时间,便已将这一片都摸清楚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