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部分 (第1/4页)

中央集权的中心,越多人忠诚于夏望之。

倒也不说究竟是不是忠诚,与其说忠诚,倒更不如说是在关东军大刀下的不得不妥协。毕竟命只有一条,谁也不会傻到开这等玩笑。

这种时候就体现出夏望之力排众议将关东军召回京城驻防举措的前瞻性了,虽说文官们个个平日里忧国忧民嚷嚷的比谁都凶,但是当真说起来的话,要动真格还是得这群丘八,君不见谁是动动笔头打下这天下的?

有丘八在外头保护,这帮子文官们也就老实了不少,最起码的一点,虽然还是同以前一般看不起武夫,可是表面上都还是客客气气的。

现在外头可还靠着这帮子臭丘八守着呢,万一得罪了他们,到时候出了什么事指认你一个里通敌军,那岂不是吃不了兜着走?

夏望之调动了关东军和京畿周围的守军,彻底将京城守成了一座铁桶,随即他抽调了紧挨着京城的越州、宁州、云州的六十万守军,绕过越州,打算同夏衍所率领的定西军展开正面对战!

毕竟定西军虽然精悍,但是兵力就算加上沿途征召的也终归不可能有能够调动举国之力的夏望之手中的兵力多,也就自然不会愚蠢的选择硬碰硬。

打仗所需的两个要素,一是粮草,二是军饷。

夏衍原本打算等到秋收了之后庄稼都成熟了,也好去打劫夏望之的粮草,毕竟漠北虽然民风凶悍,可着实不利于种植也是事实。

君不见江南水乡从来民风温软,一个地方若是水土养人根本不需要担心衣食无着的话,何必需要和天斗和地斗,生生将骨子里的血性都给逼了出来。

夏衍在漠北征兵,战斗力是有了,但随即的大问题就是,就算战斗力勇猛无匹,可招人终归要钱要粮,哪怕是有一个兖州城的支持,可毕竟底蕴太薄,撑不起长时间的消耗……若说是皇商宋家。

宋翎此人着实奸猾似鬼,早在投效夏衍的最开始,就已经很明确的表示了宋家并不支持他从政,除非站稳脚跟,否则能提供出来的支持也着实有限。

他之所以对宋翎多方提携,归根到底为的就是能得到宋家的支持。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从来皇商归根到底靠的还是天家。站的夏望之的队,投的夏衍的机,无论是哪头都占了,这才是商人趋利的本性。

若是当真禁止宋翎走仕途,又怎会给他提供结识夏衍的机会?

从来企图两面占好的人,从来都不少。更何况比起什么都没有的夏衍,宋家真正坐拥豪富,需要思考盘桓的只会更多,做出这样的限制完全在情理之中。

否则就凭着夏衍的眼界,就算他宋翎是个人才,可能考中状元的,有几个不是人才,就算他宋翎智计卓绝,难不成天下那么大,忠心的谋士会少他一个?

夏衍可不是傻子,这么长的时间以来,难道还看不出宋翎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此人虽然说不上有奶就是娘,可却也是个稀罕的一头钻进了权眼里的,只要能让他位机权臣,夏衍和夏望之,对他其实并没有任何区别。

可偏偏他还当真有这个能耐。如果说先前夏衍和他打交道是为了他背后的宋家,那么后来就是当真因为此人好用了。

宋翎的看风使舵本事堪称一绝,而且总能站对队,对于危险的预感也远比常人强,更别说抽丝剥茧的分析归纳力。

这样的人,若是用好了……当真能成为股肱之臣。

要通往京城若是走西北这边越州的长岭是必经之路,夏衍打听到夏望之在长岭设了重兵把守,左思右想之后还是决定退避三舍,取道甘宁绕道攻打京城。

但这样带来的最直接恶果就是粮草不足。

从青州出来之后,加上各地的响应和零散支援,夏衍的定西军数字已经扩大到了四十万之众,就是这样,他依旧不敢和向来有英勇善战之称的越、宁二省守军直接对抗消耗。

要知道,过了越州,在京师一带,夏望之可还是留了足足八十万大军。

这当中全是各种扎手的硬点子,这让夏衍如何敢当真跟夏望之面对面?

想要喂饱这么一只大军,光凭着青州和兖州两地的支援是远远不够的,夏望之又早采取了措施,将粮草除了当地必要之外,不然就运往重镇粮仓把守,不然就直接原地烧毁,即便是坚壁清野,也绝不给定西军留下半颗粮食!

这样就算夏衍手中有钱都没有用处了,根本没地方买粮食,这样一来,只能求助于宋家。

众所周知,皇商宋家可是和江浙一带粮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