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部分 (第1/4页)

般贫乏,看起来真的是缺少练习导致的。这,可能跟他的经历有关吧。尤其是他的职业经历注定了他没/有什么机会跟人家练嘴。因为天界是一个自由开放的地方,大家都是靠本事吃饭的。那里没有朝廷,没有政权、没有统治者。也就是说,那地方是没有公权力这种东西的。我们都知道,一个世界有了公权力就会有人去钻营。

可能有人会觉得奇'www。kanshuba。org:看书吧'怪,奇'www。kanshuba。org:看书吧'怪笔者为什么一定要把钻营跟公权力扯在一起。有公权力的地方就会有人钻营,这一点大家都能理解。大家不能理解的是没有公权力就能消灭钻营的说法。其实,相对于公权力这个概念,必定就有私权力这个说法。而我们通常将私人享有的权力简称为人权。为什么说公权力消失之后就没有钻营一说了呢?为此,我们首先得弄明白‘钻营’一词的意思。

钻营一词词典上把它解释为‘巴结权势谋求私利’及‘找门路托人情谋求名利’之意。词典上第一条注释中所说的巴结权势,自然是指的巴结握有公权力的人物。而后一条找门路托人情归根结底还是找人巴结之意。找什么样的人呢?自然是有实力有能力帮你实现目标之人。这些人可能会是某个手握实权的官僚,也可能是某位公知。官僚咱先不理,就来说说公知。公知的全称是公共知识分子,又叫大众知识分子。请注意‘公共’和‘大众’两个词语。这两个词语都是不带阶层属性的。它们不分阶级不论阶层,代表着客观和无私。其实有个词更能反映这方面的特点,那就是‘人民’两字。可惜的是,这个词被人给利用臭了。‘人民’两字原本泛指的是全部民众。不管你是农民、工人、知识分子还是官僚资本家,包括名义上的一把手国家权力的象征者都被这个词包含在了里面。可是,现如今,执政者嘴里蹦出来的‘人民’两字却带有明显的阶级色彩,特指那些接受他们统治的普通民众为‘人民’。而执政者却是高于‘人民’的。这就使得‘人民’一词臭了大街。于是,为了与之区别,广大民众只得拿出‘公共’或者‘大众’这个词汇来定义这样的一些人。所以就出现了公知一词。现如今,能被冠以‘公知’之名的,是指那些不预设立场,不把个人或个人所处阶层所属行业的利益带入学术研究中的独立研究人。这些人既要有极高的学术素养,又要有极高的道德素养,还要有较高的知名度以及民众认可度接受度。他们既是学界的带头人,又是道德良知上的典范。

像这样真正不带私心的公共知识分子,他们从公众那里收获了信任。而这种信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有一定的公权力属性及功能。也就是说除去靠武力震慑取得统治权的政府外,那些取得公众信任的人手上也变相的掌握了某些带有公权力色彩的权力。他们获得的这种权力,是民众出于对他们的信任而赋予的。因此,公知们手中的权力和政府手中的权力都可视为公权力,只是获取的途径不同罢了。一种是靠的武力俗称以力服人。公知则是以德服人的典范了。

可是,不论他们是怎样得到的权力,权力的特性始终是一致的。它们都是可以变现为名与利的。而且变现的方式都带有某种强制的色彩,不需要依靠奋斗和刻苦,也不需要你有多大的才干和做出多少贡献,只要能榜上它你就可以收获名与利。正因为权力可以带来这些好处,人们自然就会拼命向其靠拢趋之若鹜,付出多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哪怕这个代价包括了人的尊严与良知在内。这种行为就是钻营。

如果这个世界不存在公权力了呢?你可以想象一下看。大家都是平等的普通人,普通人之间就只有礼尚往来一说。礼尚往来也是一种利益的交换。只不过,这种交换应该是平等的。你这次给他一千,那么下一次他也会还回来一千给你。但是,你不能指望着他会拿两千给你。因为他拿出来的也是自己的。你给官员一千,官员可能会从公共利益里面划两千三千给你。官员是不会心疼的。因为,他拿出来钱不是他自己的。所以,要钻营你就只能找掌握有公权力的对象。你找普通人,那就是脑袋被美国佬的电梯给夹伤了。对不起,你就算夹伤了你也不是司马南。人家才是钻营的高手。人家甚至能够理直气壮的说出‘反美是我的工作,老婆孩子移民美国那是我的生活’这种话来。

嗯,话题似乎又扯远了。

多宝仙君跟太一门的这位祖师爷吵得那个热闹劲还真是把孙胜己给吓到了。他生怕这两位吵出真火来然后就直接干上了。可这两位互相都挺忌惮着对方,都不愿轻启战端。因为动起手来谁都没有必胜的把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