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部分 (第1/4页)

,朕只要一句话,就能绝了他们通向高官厚爵的路,只不过是看在母后面上,给他们留些脸面罢了。”

他还若有所思:“徐阁老年纪也大了,朕明明已经可以亲政,却还要几位老大人操心政务,实在是不应该。等朕明年举办了亲政大典,就请几位阁老陆陆续续荣养去吧,他们为朝廷操心一辈子,也该享享清福了。”

青云见他心有成算,也放下担忧,与他说了一会儿家常闲话,便告退了。回到慈宁宫,太后已经醒了过来,青云又陪她说笑了一会儿,提起姜五太太与融君已经进京,是否该召进宫来见一见。

太后想了想,叹息道:“也罢,我们二房也没剩下几个清白人了,五弟妹却是个难得的,召她来说说话也好。还有融君,那么小一个人儿,当年是哪里来的胆子,敢把天花传染给靖云!”

青云心中暗喜,如果太后能对融君另眼相看,姜大太太就不敢胡乱安排她的婚事了吧?

青云惦记着要把消息传给融君,陪太后用了晚饭,便告辞离宫了。出宫门时,石明朗不知为何,带着周仕元特地赶了过来,在马车外头请求一见。

第七十六章 西门

青云听石明朗说完当年周仕元与尺璧所谓的“私情”内幕,半晌说不出话来。

明明只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当年问周仕元时,他为何不说清楚?若只是怕那对镯子会惹来闲话,那么当只有清江王与她在场时,又为何不说呢?哪怕是事后托老罗来说清楚事情真相,也是好的。结果他一声不吭地,背下了黑锅,若不是今日向她开了口,她只怕还以为真是周仕元先勾搭了尺璧又抛弃了她呢。

石明朗在车厢外压低了声音道:“当年有齐王府的人作人证,若是周仕元不承认与尺璧姑娘有私情,只怕齐王妃会把污水泼到县主头上。他想着,横竖尺璧姑娘是县主的心腹之人,便是认¨ xuan shū wang¨下此事又如何?等事情过去了,再寻个理由毁了纳妾的约定,也无不可。退一万步说,他真的纳了尺璧姑娘,也没什么坏处,毕竟是县主身边的人。可他万万没想到,尺璧姑娘会误听了谣言……”他低头看了周仕元一眼。

周仕元就跪在马车轮旁边,头都不敢抬,听了石明朗的话,连忙接了下去:“我原是打算先娶了妻子,把纳妾的事搪塞过去,等齐王妃忘记前事,再行退亲。如今齐王府都没了,自然也就不必再提起前约。只是尺璧姑娘要给我作妾的事,已有许多人知道了,我想着,还是要找个说得过去的由头才好。但万万没想到,我还没想出法子来,尺璧姑娘的家人就上门来闹事了,听闻还要求县主出面。我实在是惶恐之极!我妻子还怀着身孕,眼下正是受不得气的时候,她……她又有些小性儿。纳妾事小,就怕尺璧姑娘这样的性子,不是甘居人下的。若真的进了门,我妻子和她肚子里的孩子万一有个好歹的,却叫我如何是好呢?”

石明朗暗暗踢了他一脚,笑着替他描补一番:“县主别生气,这小子说错话了,其实县主身边出来的姑娘,都是品貌双全的,只是这小子的老婆正怀着孕,受不得气,她又气性大。这小子才不敢提正式纳妾的事罢了。不过他家中双亲也觉得子嗣为大,尺璧姑娘虽好,毕竟比不得长子嫡孙。只好让这小子厚着脸皮来求县主开恩罢了。”

青云没好气地说:“你们说这样的话,却把我当成什么人了?当初要是周仕元没承认,我也不会以为他跟尺璧有私情啊!我那时候就说过了,让尺璧回家去,继续做农家女。好歹也有个良家出身,不是丫头奴婢的身份,你们如果真的两情相悦,就自行办喜事去,是娶是纳的,我也不管。我连嫁妆都没给她备呢!现在既然周仕元已经娶了妻子。又有了孩子,就不该再提纳妾的事,更别说当初尺璧压根儿就是在说谎!你们要是早早说出真相。哪里还有这后头的事?不过是一对镯子罢了,骗完了齐王妃,就不记得跟我这个当事人说句实话吗?!”

周仕元涨红了脸,低头呐呐不知所言。石明朗又踢了他一脚,赔笑着对青云道:“都是这小子糊涂。县主别跟他一般见识。他那是见我送了生辰礼给县主,以为他也要送。却不知该送什么。想着女孩儿们不是喜欢金银饰物,就是喜欢胭脂水粉、绫罗绸缎,他哪里懂得脂粉衣料的事?便胡乱买了一对镯子来送了。哪里想到会有后来的变故?如今他已经想明白了,当初实在太过鲁莽,幸好县主不跟他计较,否则流言传扬开来,不但县主闺誉受损,他也要倒大霉哩!”

青云看着周仕元的脸越来越红,红晕已经蔓延到双耳后际,并且遍布整个脖子,可见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