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 (第1/4页)

静心依然双手合十,念了一句:“阿弥陀佛——”

孙子曦落寞地走了。他不明白事情为什么会弄到这步田地。起初,他只是出于好心帮助孟晓,后来,也是替贺清风担忧才不惜做了个背地里告密的小人。但是,却伤害了一条无辜的性命。孟晓也真够不幸的了,被人害的失去了骨肉,紧接着又命丧黄泉。

孙子曦抬头看看天空,长叹了一声,奢望孟晓没有淹死,而是被好心人救了起来。

也许这样,他的心里会好受一些。

第八十五章 报复

第八十五章 报复 从潞州一直往东,有一条平坦宽阔的官道,顺着这条官道再往东走,就可以到达金枫国东边的那些小国家,也就是说,这条官道,是通往东边任何一个国家的必经之路。那些小国家的确很小,有的国家甚至只有一两万人口,不过由于气候温润、物产丰富,所以这些国家过得很是富足,并且颇有些向外扩张的意思。其中的东越国和青枝国国力最为强盛,他们经常蠢蠢欲动,发动战争,试图抢夺金枫国的土地,但是,由于金枫国顽强抵抗,所以他们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而现在,正如孟晓所预料的那样,贺清风根据孙子曦提供的情况,派人守住了那条官道,几乎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就是为了防止孟晓逃到别的国家去。

只是他们没有想到,孟晓暂时放弃了这个计划,所以,他们一连守了五六天,连孟晓的影子都没看着。

贺清风不由得焦躁起来。可是,为了找到孟晓,他已经将整个潞州城翻了个底儿朝天,对此,何志权颇有意见,认为他小题大做。尽管很可能东盛王府真的混进了刺客,可贺清风最终不是也没事儿吗?干嘛为了他一个人就闹得整个潞州城都不得安宁?还不是仗着自己是王爷就为所欲为吗?

何志权找了个机会,当着一众大小官员的面,暗暗讽刺了贺清风的这个举动,将贺清风气个半死。

…………………………………………………………………………………………………

本来,那天何志权和潞州守将王元均请贺清风来,是要商议对付东越国的事情。因为东越国已经开始骚扰边境,而王元均的兵力一直都不是很强,已经向朝廷送了奏报,希望朝廷增援些兵马。可太后姜玉容和皇帝贺龙吟都认为,东边那些小国家都没什么可以顾虑的,与地处中原的金枫国简直无法相比,所以没有理会王元均,并且告诉他,潞州是东盛王的封地,他有责任守护好这个地方,因此,要是有什么事,就去找东盛王好了。王元均看了朝廷的批复,不觉连连摇头,他认为,朝廷太大意了。有的时候,小国家并不一定就是弱国的代名词,就像那一年,东越国差一点儿将潞州夺了过去,要不是先皇当机立断派贺清风前来,那么东越国可以一直打到京城去。

王元均无奈之下,只得找何志权商议,建议召集地方官员,再请来贺清风,好好商议一下御敌的大事。

可是何志权呢,也和太后姜玉容想的差不多,认为东越国没有那么厉害,王元均只不过是自己吓自己罢了。而且,上一次不是贺清风把东越国打败了吗?这一次,如果东越国还有侵略之意,那么还让贺清风出马就是了,根本用不着大惊小怪。

王元均十分生气。作为一员武将,他很清楚,贺清风的兵力远不如从前,已经被太后和皇上削减掉了不少。如今的东盛王,和先皇在世的时候已经无法相比了,手里的军权少得可怜,人马也不多,而东越国这几年一直都在养精蓄锐秣马厉兵,对金枫国大片的肥沃土地虎视眈眈。据王元均得到的可靠消息,东越国现在拥有的正规军队,比五年前增加了整整三倍,这还不算民间的一些武装组织。在这种情况下,贺清风即使是军事天才,手里没有人马,打算像五年前那样一举获胜,几乎是不可能的。

当时,贺清风还没有到,王元均就先跟何志权谈了自己的想法,并请何志权再给朝廷送一封奏折,说明这里的情况,请朝廷早作打算,以免到时候措手不及。王元均的想法是,何志权是皇帝的舅子哥,他的妹妹在皇上面前很得宠,所以,他说话,比自己这个普通的守将说话,也许会更加管用。

可没想到何志权根本就不理会那一套,还对他冷言讽刺了几句,气得王元均直瞪眼。王元均是个武将,没有那么多心眼子,嘴巴也比较笨,受了何志权几句抢白,坐在那里生闷气。

过了一会儿,贺清风到了。

何志权一直没有忘记上一次贺清风当着钦差大臣的面给自己的难堪,看见贺清风一露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