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部分 (第1/4页)

当下温无双持起筷子,为裴笑笑夹了一块黄瓜,裴笑笑盈盈而笑:“我该为这一筷子做首诗了,今宵如此难得……嗯……盈风却白玉,此夜花上枝。逢君月下来,赠我碧玉丝。”

诗是她随口掐来的,不知哪朝哪代,哪位诗人所做,对不起了,裴笑笑在心里对自己自我安慰道:借来应应景,若有侵犯您的著作权,敬请大人不记小人过。

温无双浅笑旋然:“白玉指的明月,花上枝是什么东西?”

裴笑笑指着那碟酱油乌贼干:“这不就是‘花枝’?哈哈!”

温无双喝了第十二杯酒,朗朗一笑,扣指轻弹那酒坛子,发出一声声“嗡嗡”之音,却是铿锵沉郁,别有一番意味。

听他纵声吟道:“秋露白如玉,团团下庭绿。我行忽见之,寒早悲岁促。人生鸟过目,胡乃自结束。景公一何愚,牛山泪相续。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人心若波澜,世路有屈曲。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

裴笑笑拍手而笑,这李白诗吟得铿锵有力,气势纵横,颇有潇洒行世的豪气。

☆、此情会否改变?(3)

然而一诗吟毕,温无双一跃而起,人影已上墙头,她堪堪来得及回头一望,只见他微微一笑,飘然离去。

十二杯酒,一首诗。

他说他今夜要在此醉倒,然而空余一桌冷酒残羹,他不守信诺,飘然而去。

裴笑笑望着满桌残菜,望了好一会儿……方才有短短的一瞬,她居然当真相信今夜他会在此醉倒,当真以为……他今夜会在此醉倒……

也曾天真的以为,自己可以从他嘴里掏出些所谓的真相……

嗅着清冷的酒香,她手握纤薄的酒杯,悠悠叹了口气,她想要个家,而温无双所要的……不是一个能将他留住的地方,而是一个将她留住的地方。

她想他要的是一种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可是,这样的情感,于她和他来说,是不是太飘渺宛若冰川上的花朵?

对着空寥的墙头,她的目光掠过墙头,眺望星月……就像他那份颜色多变的灵魂一样,非但别人不明白,连他自己也不明白。

而她,就更不可能真正明白了。

嵩山五乳峰。

少林寺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时为孝文帝为安置印度高僧跋陀而建,北魏孝昌三年,印度高僧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在五乳峰影壁面壁九年,首传禅宗。至唐初李世民伐王世充的征战之中,少林寺志坚、昙宗等十三棍僧立下汗马功劳,自此少林寺声名远播,少林武功名扬天下。

此后时人登少林,无不心驰前尘,庄严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君啸白五人自凤凰山寻人不遇之后,便径直来到了到了五乳峰下,弃马步行。

考虑到洛阳逸之前对自己的建议,君啸白仍旧用一块黑布遮起了脸,他身后的几个侍卫都是生面孔,这几日少林寺外人众多,模样古怪的为数不少,倒也无人在意。

一行人都是武林中人打扮,迈入少林寺三门之内,门口的小沙弥并不阻拦,齐齐合十行礼。

穿过三重院落,君啸白快行一步,带领众人进入少林寺内最大的佛殿,千佛殿。

少林寺千佛殿内供奉的是毗卢佛,毗卢佛后北、东、西壁都绘有“五百罗汉朝毗卢”壁画,气势宏伟,宝相庄严。

此殿是少林寺最大的佛殿,此时当中空出一片,一个灰袍草履的老和尚盘膝坐在当中,正自缓缓说话,“……是以在老衲心中,信能度诸流,不放逸度海,精进能度苦,智慧得清净,以上种种即为佛心。”

君啸白身后的侍卫张靖在人群中张望:“看来这是一位得道高僧,只是咱们读书少,都不知道他说的什么。”

君啸白见自己身边的侍卫居然口出如此无礼之言,便少不得解释道:“这位大师说的是一段故事,《阿含经》里写过佛祖释迦牟尼和帝释天的一段对话,帝释天问佛:云何度诸流,云何度大海?云何能舍苦,云何得清净?然后释迦牟尼回答说:信能度诸流,不放逸度海。精进能度苦,智慧得清净……”。

正说着,忽然传来一个熟悉的男声,打断他的话:“你说的我也听不懂。”

君啸白闻言旋即转过身去,只见那人正是洛阳逸。当下就惊喜的说道:“洛先生!可算找到你了!”

☆、煎熬(1)

洛阳逸便引见了少林寺的方丈上善大师与他的几位师弟给君啸白认识,上善大师打量过君啸白,便拂须叹道:“君施主傲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