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 (第1/4页)

清漪想在宫里子凭母贵,一个宫女所生的皇子,出生便不得宠,爬上那个皇位,不知炎帝付出了多少努力。

“后来,二哥被封楚王,一直镇守荆湘,再后来战死长眠山;那个洒脱自在的四哥被查出鸩酒害死太子被发配涯州,因水土不服患上瘟疫而亡。只有那个向来看着懦弱的三哥活了下来,成为大周的君王。”长公主看着清漪,满眼悲痛,“二哥料事如神,怎么连敌军的埋伏都不知晓?我也终不相信四哥那样随意洒脱的人会弑兄,他和太子哥哥虽不是一母所生,可他们之间便如太子哥哥和二哥一般亲,你说他为何要害太子哥哥?为了权吗?可最后活下来坐上皇帝宝座的人不是他。”

长公主的语带怨愤,双目狠狠盯着墙壁上那副被扎得千疮百孔的画,严肃而沉静地,“宁儿,进宫去吧。”

清漪看着长公主多变的神色和怨恨的语气,揣测她的言外之意,“姑姑是怀疑这所有的事是一桩早就布好的阴谋?主使便是这墙上之人?”

“如果你不愿意,我不勉强你。”

清漪想起了她昏迷醒来的那天,自己的娘亲将她托付给刘方的事,娘亲早就知晓事情不妙,可是可她明明是郡主,为何刘方不将她送入宫,按理说楚王和楚王妃战死,皇室怎么也会厚待她这个遗孤,可是刘方没有,后来更要辞官归隐,却被皇上派人暗杀,原因便是贪赃枉法,但这样的理由她是不信的。刘方素来为人节俭,办事公正严谨,对人和善,她想教她“仁、义、礼、智、信”的人如何会作出危害大周社稷的事。

清漪抬起头,一脸无波,“姑姑,我去。”

长公主的眼中闪过一丝亮光,“你可要想清楚了,宫里面暗潮汹涌,处处是危机。”

清漪犹豫片刻问道:“姑姑,这画像之人是不是当今皇上?”

长公主不语,片刻之后点点头。

清漪下定决心,“我会小心的。”

清漪跟随长公主从祠堂里出来,便见齐管家等在湖边,似乎是有什么急事。她们二人飘落至湖边,齐管家走过来,道:“公主,有个黄衫女子在府外徘徊了很久,问她什么事她却什么都不说就走了,我派人跟踪,发现她最后进了上官府。”

长公主若有所思,“该是御史大夫的千金。”

清漪写了封信托人交给淇相和郝伯,说自己有些事情要处理,便不回去了。在长公主府梳洗打扮一番,跟紫鸢作同样婢女的装扮,然后便随长公主出门。

长公主端坐在马车中央,清漪和紫鸢分别做于两旁。马车向西走行了一段路程便转向正北,往建泰宫的南门——午门驶去。一路上紫苑给她交代宫里的规矩,并让她熟记建泰宫的地形图。

建泰宫周回五百丈;南为午门,开五门,正中为丹凤们;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各开三门;北为玄武门,只一门。所以共开有十二门。午门内有宫墙环绕,过午门有五座石桥组成的五龙桥,桥下为内御河。过了桥为泰和门,内为正殿泰和殿,殿前左右为文楼、武楼。后为明和殿和宣和殿,每座殿都有宫墙隔开。这三座殿是建泰宫最重要的三大殿,构成宫城“前朝”的主体部分。

泰和殿——三大殿的主体,上盖琉璃金瓦,双檐重脊,雕梁画栋,朱漆描金雕花的门窗,熠熠生辉。这里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和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的地方。泰和殿的后面是明和殿,像一座亭子,四面出檐,渗金圆顶,殿顶上还缀有硕大的金球一颗。殿旁东有中左门,西有中右门。每逢春节、冬至和皇帝的生辰,皇帝都要在这里先行接受内阁大臣和宫廷执事人员的参拜,然后才去明和接受百官的朝贺,最后再去后面的宣和殿。

相比“前朝”的威严庄重,北部内庭建筑布局疏朗,形式多样,山水园林,风景如画。

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后庭中央巨大的蓬莱池,湖畔的垂柳随风舒卷。放眼望去,高楼殿宇隐在树丛中,熹微灯火散布在各处,远处蓬莱池的一侧一座高高的楼阁耸立在湖边,隐隐约约传来莹莹歌舞之声。

长公主指向那座高楼,“九华殿。”

跟随长公主着朝着灯火密集之地走出,人也越来越多,不时可见宫女和太监经过他们身边,见到长公主时纷纷行礼。

经过几座殿宇,又慢慢的安静下来,清凉的石板路上,两侧旁的山桃和红梅在黑夜里悄悄开放,又随风轻轻飘落。行过一座石桥,便来到一座院落前面。抬头见院落的牌匾上书着“长信宫”,在门两侧灯笼的照耀下金光闪闪。长信宫是太后住的地方,整座宫殿建在一座五六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