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 (第1/4页)

到了中午,大家都累了,就都坐下休息一会儿,然后回家吃饭去了。到了家,陈氏已经把饭做好了,大家洗手吃饭。桌子上,魏氏还是死命的盯着志新一家人,志新和薛氏也没稀得搭理她。

刚刚吃完中午饭,外头进来了老四一家人,“爹,娘,我们回来了。”说着,人就进屋了。“爹,这到底上咋回事啊?我二哥咋就会没有了呢?”

老爷子叹了口气,刚要说啥,那头魏氏又嚎了起来。陈氏起身把魏氏拉了出去,老爷子这才跟志德讲了志勇的事情。志德听了,也是一阵唉声叹气,“爹,棺材我已经买回来了,就停在外头,你看这要放到哪好。”

老爷子和志新一起出去看看,红色的棺材,红松的木料,已经非常不错了。老爷子点点头,“先放到棚子里吧,今天已经是初十了,十二下葬,正好。”这许志勇已经 死了很长时间了,如今送回来的又是骨灰,就不好再像正常死人那样搭灵棚什么的了。而且许志勇今年才不过三十岁,家里又有老人在,这就算是少亡,更是不宜操 办的。所以到了下葬的那天,直接把骨灰放到棺材里,埋到坟地就行了。

哥几个把棺材抬到了棚子里,底下垫了些木板什么的,省得受了潮。等把棺材放好,志德就给了拉车的车脚钱,那车夫就走了。

放好了棺材,志新他们依然是要下地干活的。志德已经好多年没有下地干活了,所以就没跟着去干活,而是在家陪着两位老人。

到了四月十二这天,志新找了几个村里的小伙子,帮着把棺材抬着到了许家的老坟地那。

第95章

几个人在林子里转悠了一阵子,采了不少的大叶芹;后来又遇上了几丛三锄板;都给了文宣。文翰看大叶芹已经够多了;就领着弟弟妹妹们往回走。

到了家里;陈氏已经回来了,正在那熬药呢。可是没有看见魏氏娘几个;估计是回娘家了。陈氏看见孩子们回来了,就赶紧的把菜都倒出来。留下一点晚上吃的,剩下的放到了仓房里头;这样明天还能吃。

“奶奶,我小姑怎么样了啊;”静涵问道。这个前身和小姑的关系很好;静涵到这里之后,跟小姑处的也不错。这个身体不好的小姑,其实是个心灵手巧的人,做的衣服,绣的花都可以算得上非常棒了。静涵的衣服,有很多都是出自于小姑的手。

陈氏脸上勉强扯出个笑容来,“还好,大夫说就是身子虚,吃点药慢慢地就好了。”

大家一起挑野菜,这野菜里面,有的时候会夹一些别的草什么的。还有一种大叶芹的幌子,长得和大叶芹挺像的,但是叶子背后有毛,不像真的大叶芹背后是光亮的一片。这东西是有毒的,还最愿意和真的芹菜长在一起,所以要好好的挑挑。挑好的大叶芹用开水一烫,切成小段,加点盐,葱花什么的,拌着吃就很好。当然,这东西最好的,还是包饺子,那种鲜味,真的是很馋人的。

大叶芹烫好之后,陈氏留出来一些蘸酱吃,剩下的拌着吃。晚上的这顿饭,大家吃的都很香。静涵一边吃着饭,一边想着有什么能挣点钱的呢?这日子,不能总是这么过下去啊,她想吃好吃的,不想每天都吃这拉嗓子的饼子,还有天天都吃咸菜。 可是,有什么能让她家发家致富的呢?人参已经种了,养猪?这粮食人都不够吃的了。养鸡?家里好像有几只,多了也太费粮食。唉,一时半刻的,还真就没有好办 法。慢慢的再说吧,总会有所发现的。

一直到了第三天,魏氏领着两个儿子回来了,从娘家带回来了不少的东西,大包小裹的都拎到了自己的屋子里。陈氏当然看见了,啥也没说,该干啥干啥。

魏氏进了屋之后,就没出来。文成两个看见陈氏坐在门口,就上来问道:“奶,文翰哥哥他们都上哪去了?”

“上山了,这个时候,就指着野菜过日子呢,不上山弄些野菜,饭桌上吃啥啊?”陈氏正在纳鞋底子呢,家里人多,穿鞋费,有空就得纳几针。“文成啊,你们这是回姥娘家了啊?”

文成搬了个小凳子,坐在奶奶身边,“嗯,回姥娘家里住了两天。姥娘一听说我爹没了,就和娘哭了好久。奶,我娘不在家,你是不是生气了?”这文成毕竟大了些,懂得多。

陈氏看了一眼孙子,叹了口气。“文成啊,奶没生气。你爹这一走,你娘心里难受,奶奶明白。不过这个时候,正是咱庄稼院里最忙的日子,再说了,你们身上还有重孝呢,咋就能回姥娘家呢?这是犯忌讳的事。你舅他们就没说什么?”虽说这许志勇死了已经快有三个月了,可是家里刚刚给办了丧事,这带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