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部分 (第1/4页)

“王妃放心,属下已约了刘将军今晚见面。剩下的这点细节问题,我会尽快与刘将军敲定。”

“那就好!先生且去休息吧,这里毕竟是聊城,如今的虎威将军是弘光帝亲信,先生也须小心,万事以安全为上。”

“是,陌瑛多谢王妃指教,先行告退了。”

起身朝沈盈川一揖,严陌瑛退出厅室,闪身没入侧厢。那边早有人等着接应了,都是涟叔从一帮少年中亲自挑选出来后训练出来的好手,既然能将他神不知鬼不觉地送进来,当然也可以再悄悄地给送回他们在聊城的据点。

奔波一日,沈盈川也有些累了,她靠在椅背上,闭着眼,轻轻揉压额角。

女侍敲了敲门,在屋内传来沈盈川淡淡一声“进来”后,端着盆热水打开了门。这时,沈盈川已直起身体,端整地坐在椅子上。女侍进来,在那瞬间飞快抬眼看了看室内的沈十四又规规矩矩地关上门。这瞬间,沈盈川只看见那双温然的眼睛——记忆里还留有影子的眼睛,不过,也仅此而已了。

“王妃,您先换身衣裳休息一下吧,女婢已经命人传了晚膳。”

“好。”

沈盈川起身走向内室,又道。

“等会儿记得派人把那封信给虎威将军送去,同时通知大家,我们明天就离开聊城。去叮嘱郡主们那边,今晚好好休息。”

“是,王妃。”

当晚,严陌瑛与刘若风反复推敲着他们拟定的战术。

边境这场即将燃起的烽火不过是蜡烛伸到外面的引子,整个计划是早在弘光六年严陌瑛正式成为沈盈川幕僚的那年秋初就已定好了的。六年,他们已经把地基打得扎实,厚实的砖墙也开始初具规模,眼下,等待已久的时机也终于来了。他们不能放过,更不容错失。

“先生放心,我的这支军队谨遵先生当年叮嘱,人数不多,但绝对骁勇、忠心,俱能以一当十。”

“好,刘将军,明日起,请提起十二万分的谨慎,战场瞬息万变,我随时会传信于你的。千万注意,西梁向朝廷借粮,却只得到一点赏赐乞丐似的粮食,昭国粮商又投机,从中大发横财,这在西梁国中早已招来愤懑。他们虽不知这场投机中最大的获利者正是圣上,却已深恨昭国。所以,我们可以预料到这五百骑兵的攻势会有多猛烈。”

“事关王妃安危成败,刘若风不惜性命也定会漂亮完成。”

“——那么,严某就先告辞了。”

第二天,东静王妃的车驾静静地驶出聊城城门。

有认得那马车的人自觉地让开了路,没一会儿,喧嚷的街道就自动自发地为他们让开了一条路。这趟追思东静王的旅程,不仅唤起了边地军民对当年那位性格豪爽的王爷的怀念,而且,沈盈川自己的形象也开始在人们心中扎下了根。随后发生的事,则让她的巾帼之名在昭国引起如地震般的轰动效应。

沈书》里如此记载:弘光十二年,春将末,梁兵忽现。聊城震动,急点兵而发,然边民已遭劫掠。昭军至,不能及。

这是一场因为灾荒而引起的战争,在这片土地有边塞建成的千百年的岁月里,战争从来就是最不缺少的东西,历史已经懒得一一去记忆。可是这一年,这一场小小的遭遇战,在之后千百年间总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他们公认,这是沈盈川走上历史舞台的开始!

栗子坡,也因此成为了许多人命运的转折点……

第四卷 京华倦客 第三章 横空出世

第三章 横空出世

出了聊城,沈盈川的车队沿着古老的驿道疾驰。傍晚,他们抵达栗子坡。

年过半百的镇长早看见了马蹄扬起的烟尘,待到走近,由这列看起来简单其实却十分精良的车马,以及那口标准官话,镇长便猜到来者的身份了。毕竟东静王妃携**出游西北已有好些日子,这消息也传得差不多了。

被热情的镇民迎入村中,人们赶紧收拾出了最好的房间以供沈盈川母女宿夜。微笑着谢过人们,沈盈川随女侍举步走入房间,两个女儿也手牵手跟了进去,沈十四他们立刻围住院落,那种架势将人们好奇的视线终于隔开了。

女侍备好茶点,端来热水供沈盈川母女们梳洗后,她们休息了片刻,便有人来禀道。

“王妃,郡主,请用膳吧。”

“嗯,传膳。照老规矩,在该付给的银子上再加五两。”

“是。”

这样的边地,膳食自然不会多精美。但沈盈川自身并不是个要凭借外物来突显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