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部分 (第1/4页)

“你还跟着去?”康熙中邪啦?怎么总带胤礽出门儿呢?把朝政交给旁的阿哥,这是要架空么?淑嘉的思想剧烈地摇摆着。

这个问题吧,你得反过来理解一下,康熙培养接班人的步骤是这样的:培养出能力,觉得你的能力够了,再给你积累人气。不然空扶一个阿斗,大家都说这个太子不错,其实太子根本不懂政事,这样的太子人气再高,那也是坑爹啊。

淑嘉的猜测分析真是差了十万八千里。穿越不是万能的,不可能穿前啥都平常,穿后什么就都拔尖儿了,除非你从教学质量极高的重点高中穿到了呃,升学率奇烂的一般学校里。所以说啊,太子妃同学,你还是老实当一回布景板吧。

这个,去就去吧,反正不由自己作主,淑嘉问明了启程的日期,从万寿节一过,分发完了赏格,就着手准备北上的衣服了。

皇太子夫妇却没有能够成行——

太子妃又被诊出喜脉,这条消息,宫内宫外都麻木了。

皇太子又病了,这条消息,让宫内宫外都惊了。

作者有话要说:

郁闷ing~本来应该是28号回单位的,结果……28号的票木有了!摔,我只好抓了张明天的票!靠挖,少跟爹娘相处了两天啊!

以及,我今天想把直郡王给捅出来的,为了把他给捅出来我写啊写写啊写,写到现在还是没写出来,累死我了……

含恨倒计时3

看督主治愈去~

186、生老病死无定数

太子妃生孩子,第一次绝对是惊喜,尤其在生下了个小阿哥之后,那是爆炸性的新闻。第二次,依然喜庆,比头一次就要稍差一点,太子系更多的是欣慰。第三次,好吧,喜庆也是有的,大家已经没有丝毫意外之感了。

现在这一次,第四胎了,这个……请自行想象。

皇太子生病,次数比太子妃生孩子也多不了几次,却是次次都令人印象深刻。因为每次伴随着皇太子生病而来的,是皇帝的抓狂。康熙因为他家宝贝太子,办出过太多出格的事儿。

两相比较,当然是太子的病更让人关注一些了。

胤礽这病,却不是为了躲避出行。南下,收仕林之望,对于一个背靠强势皇帝的太子来说,是危险的。

北上么,会盟蒙古,别听大家嘴上满蒙联盟喊得那么响,看起来国家对蒙古也很照顾,蒙还在汉上,爱新觉罗家的女孩子有一大半儿倒是便宜了他们。实际上呢,那是既利用又提防的。得蒙古人几句夸奖,皇太子还是承受得起的,他范不着为这个而装病。借此机会向朝野展示一下皇太子一家的幸福生活,约等于大选拉票的行为。

没道理有机会不抓的。

胤礽是真的病了,他这病有一半儿是因为着急上火急出来的。

本来呢,胤礽对于老婆怀孕还是挺有心情庆祝一下的,哪怕是第四胎,那也是老婆生的,多子多福,没有不高兴的道理。胤礽在听到消息之后就赏了伺候太子妃的人,一人一个大红包,童叟无欺。

淑嘉也不拦他,由着他高兴去,他们两口子一路南下,咳咳,收了不少钱,花也就花了。胤礽花钱花得高兴,乐滋滋地琢磨:“是儿子呢还是闺女呢?儿子也成,将来给我当帮手,要是闺女——”笑得蠢兮兮的,“我闺女一定是最标致的,谁家的都比不上咱闺女!”

倒是淑嘉,一想到自己怀孕,塞外是去不成了的,这样的长期旅行,能叫太子独个儿带着太监上路么?这是逼着她给胤礽安排女人么?她可以装成不知道么?

胤礽兴奋的心情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去听政。

听政是按部门,一个部门一个部门的上去汇报,除了汇报者和领导以及打扇儿的宫女太监,没旁人能听到,保密。六部汇报、九卿汇报,都没有什么大事,平常的升降而已。

直到宗人府的人上来。

宗人府共报了两件事:一、多罗信郡王鄂扎薨,查鄂扎系承袭伊祖多罗豫通郡王多铎封爵,请以多铎次妃所生之子原任都统董额袭封。二、二十岁以上闲散宗室等向蒙圣恩,贫乏者俱赏与房产人口,遇婚丧之事又给与银两。此等闲散宗室并无行走之处。嗣后应停给拖沙喇哈番俸,年二十岁不仕者照披甲例给与银米。

头一条,对胤礽还算有利,董额与太子妃娘家的亲戚关系更近一点,董额的妻子也是时不时往东宫走动的。

第二条却让他浑身不自在。太子殿下还是很有主人翁意识的,他是太子,未来的国家领导人,说这国家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