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页)

宋氏也是劝着:“大嫂,大妞现在不是好好的吗?还得到菩萨的庇佑,也算因祸得福了,可别胡思乱想了。”

“是啊,娘,我好好的呢”大妞拉住张氏的袖子:“咱们不是还要买东西吗?快去吧,别让李大爷等急了。”

因为宋氏要去找卖簸箕竹筐的林得禄,两人约好在镇头李老头那里汇合。张氏边走边盘算着:家里现在收了秋粮,要留到明年春天,粮食肯定不够,还要买两床厚被子,孩子们的衣服和鞋子也得赶紧做,还有老三家的银子也得还了。张氏心里长出一口气,自我安慰:慢慢来吧。

一家人先来到布店,买了两床厚被子花了八百文,又选了青色小碎花和蔵青色两种颜色的细葛布各两匹,花了一百八十六文。大妞要了一匹白色的棉布,准备做亵衣用。于是,一匹白棉布加上五斤的棉花又花了两百文。老板看买得多,也把那两张半丈来长的枣红色和浅灰色棉布以十四文的价格卖给了张氏,凑个整数,又搭了些边角布料。

从布店出来,每个人手里都拿了一包。张氏想着还要买粮食和农具,就先把东西放到牛车上,再转身去粮店买粮食。因为在布店花了一两二百文,张氏就只捡便宜的买:十几斤的玉米面,高粱面,大妞也知道张氏心疼钱,也不阻止。三妞拉着张氏的手:“娘,我想吃饺子。”张氏咬咬牙又买了五斤白面。又是一百文出去了。

顺路在铁匠铺子里定了把锄头,给了两百文定钱,约好下个赶集天来拿。张氏才领着孩子往镇头走。大妞看着日头也高了,跑去买了十个大白馒头和两个肉包。怕噎着,又在茶摊上买了副茶盅茶碗,到手的八十文就少了一半。

到镇头时,林老三两口子已经在等了。大妞把买的馒头分给众人,就着茶盅的茶吃了赶路回家。

☆、第十七章 进山(一)

交粮过后,大家就没那么忙了,张氏和李大爷约好了几天后用牛,也慢慢的刨地,打算种点小菜,在过年前卖一笔。而大妞也终于有了时间进山。

次日清早吃过早饭,张氏就带着两个小的出门了,临出门前千叮咛万嘱咐大妞三姐弟要小心,三人忙应了。收拾好碗筷,揣了几个红薯和饼,带着火折子,拿了把刀,三姐弟锁好门就进山了。

大人还忙着点麦子,也没几个有闲工夫上山。倒是闲下来的小孩大都结伴上了山,于是这里两三个,那里两三个,看着倒也热闹。大宝主动担当起护花使者的任务,拿着个棍子在前面开路,一边嘱咐大妞两个小心,一边拨了拨茂密的草。

“大宝,等等我”忽然后面有人叫住了大宝。

大宝闻声回头,兴奋的招招手:“二狗哥,快来。”

大妞这才看清楚来人,是个十四五岁的半大小伙子,皮肤有点黑,笑起来就显得牙很白,而整个人也因为这个微笑看起来憨厚朴实。

大妞悄声问二妞:“这人大名叫什么呀,不会就是二狗吧。”

二妞就乐了:“哪能取这个大名啊,他呀叫李福,后面是她的妹妹李花,你咋忘了?”

大妞理直气壮:“我只知道他小名,忘记大名不行啊,人家都这么大了,再喊小名多难为情。再说了,你就没有看着特别熟悉的人喊不出来名字的时候?”

二妞回忆了一下,还煞有其事的点点头:“还真有。”

说话间,李福已经来到二人跟前,刹住脚,憨憨地挠挠脑袋打招呼:“大妞妹妹,二妞妹妹,你们也上山来了。”

大妞和二妞同时点点头。

这时,李花也在几步不远了,喘着粗气对李福抱怨:“哥,你也等等我,跑这么快我撵不上。”

李福不好意思地笑笑,李花两步跑到大妞跟前抓住她的手,气喘吁吁的说道:“大妞姐,借我靠靠。”顺便把脑袋搭在大妞肩膀上。大妞也没出声,只是伸出手稳住李花的身子。等李花平顺下呼吸,她抬起头,眼睛里:“大妞姐,你和我哥还真有缘,上山这么多路都碰到了。”说完还向李福眨了眨眼。

这话说得可就有点意味了,连二妞都听出来了,连忙岔开话题:“李花姐眼里只有我姐,都没瞧见我,我可是生气了。”说完还抱起双臂把头转向一边佯装生气。

“哪有啊”李花赶紧用另一只手拉住二妞:“二妞妹妹可别生姐姐的气,我只是觉得我哥和大妞姐真有缘,大妞姐你觉得我说得对不?”李花并不放过大妞。

“是啊,真有缘,我们居然还住是同一个村子里哩”大妞尴尬的回答,顺便带了句都不捧场的冷笑话。

大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