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部分 (第1/4页)

听完小四的叙述,窦子涵和李三公子想不叹息都难,事情的来龙去脉其实也没多么离奇,事情正如窦子涵临行时猜想的那样,这个案子的最终的主谋果然是三姨娘,三姨娘做这一切的动机原来是为了报仇。

到底三姨娘跟方家有什么仇恨呢,这不但要从三姨娘的出身背景说起,还要从方镇长在丰城县做了那半年多的县令说起。

当年,方镇长在丰城县任县令时,丰城县那几年恰好大旱,尤其到方镇长到任时,旱情更是严重,可就在方镇长上任一个月后,打算开仓放粮,救济百姓时,丰城县的粮仓却起火了,将贮存的官粮烧了个一干二净。

而当时看守粮仓的人中恰好就有三姨娘的老爹。

由于三姨娘的爹看守了十来年的粮仓,多少会有一点灰色收入,家中的生活水平倒也算不错,三姨娘的娘亲是一位穷秀才的女儿,虽说,家中只有两个女儿,没有男丁,可这王家的两位姑娘也都是随着自家娘亲读书识字的,特别是三姨娘的大姐,四年前,刚好及笄,也算是县城有名的一朵娇花了,当然,当时三姨娘年纪尚小,还是个小丫头片子,还不至于太引人注目。

在这个时代,法律不健全,普通老百姓的人权得不到保障的时代,三姨娘的大姐这样家庭出身的女儿家,有时容貌过于出众,反而最容易招来祸端。

我们继续说粮仓起火的事情,虽然三姨娘的老爹也是看守粮仓之人,可这粮仓也不是一两个人看守的,一共有十五人,分为两班,其实,当晚,粮仓起火时,三姨娘的老爹恰好和别人换了班,并没有当值,可粮仓起火后,偏偏在治罪的名单上发现了三姨娘老爹的名字。

这大旱之年,烧了粮仓,那可是要杀头的,三姨娘一家顿时慌了,三姨娘的爹已经被抓起来了,剩下的三姨娘的娘亲性子偏弱,也没多少见识,这时,有人送信给三姨娘母女几人,说新任知县要见三姨娘的姐姐。

母女几人有病乱投医,又觉得三姨娘的老爹是冤枉的,就没有仔细思量这其中是否有诈,三姨娘的大姐更是个孝顺的为了救父,去了对方指定的一处宅院,三日后才被遍体鳞伤的送回了家,回家后,什么也不说,神情木讷地在床上躺了几日,然后就上吊自缢了。

就在三姨娘大姐自缢的当日,三姨娘的家人不但没有听到三姨娘老爹被释放的消息,反而听到了王老爹被处斩的消息后,王家老娘受不了打击,也病倒在床,三姨娘的大姐,王家的大姑娘的青梅竹马也就是那位在方家服毒自尽的花匠更是被人堵在暗巷里面打断了腿。

当时,三姨娘就是王家的二姑娘恰好不在家中,去了外地的舅舅家,等到得知消息后,三姨娘的娘亲也在半个月后去世了。

三姨娘虽然当时年纪小,却不同自家娘亲和大姐的性子,在短短几日,她们原本幸福的家家破人亡,心中自然也是充满仇恨的,后来,又从别有用心的人口中知道了歪曲的真相,当时,她就下定决心要找方桐方镇长报仇。

再说方桐方镇长,他苦读诗书十年,虽然得中进士,被外放为丰城县令,却对官场庶务并不精通,那丰城县丞原本有可能接任丰城县令之职,却没想到朝廷派了新县令,方桐到任后,丰城连着三年大旱,粮仓的官粮都被县丞,师爷,还有捕头互相勾结,倒卖,谋取私利。

如今一听,方桐要开仓放粮,当下就慌了,先是借助城中大户的余量来糊弄方桐,结果却让方桐发现了端倪,最后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打算放火烧了粮仓,然后再找几个替死鬼顶罪。

本来三姨娘的爹没有当值,应该逃过干系,可谁让三姨娘的爹拒绝了县丞为自家儿子向三姨娘的爹求娶三姨娘大姐为妾的要求呢!

这县丞本就对三姨娘的爹暗恨在心,怎能不抓住机会公报私仇,方桐虽然是县令,可他这个县令其实更多的时候是被欺瞒被架空的,下面衙门的人根本就没人听他的吩咐,全是那位毒辣的县丞的爪牙。

那县丞老奸巨猾,王老爹的事情本就是他做的,但他还不罢休,故意给王家传了信,引王家大姑娘上钩,等王家大姑娘到了宅院之后,父子两人整整折腾了三天,王家大姑娘虽然知道上当了,可这县丞威胁她说,要是她敢随便乱说,就会要了家里其他人的命,让她的妹妹也没有好下场。

三姨娘的大姐自然怕了,虽然身心受了很大的屈辱,可也不敢开口对家人说出真相,让家人一直误认为糟蹋她的是新任的县令方桐。

至于三姨娘从舅舅家回来之后,更是被县丞特意派出的人散发假消息,让三姨娘对县令方桐恨之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