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部分 (第1/4页)

如今城墙是修完了,豫州城里的居民乃至附近一些小乡镇上都知道城里有家经济实惠的饭馆儿,来不及回家吃饭的都乐得过来吃上一顿。

大锅饭摊薄了成本,别人算计着吃土一顿不比家里自己做多花钱

的同时,小饭馆儿却也是赚的不少,家里没活儿干的人都被张扬给弄去小饭馆儿里帮忙,几个妇女则是在厨房里忙碌,前段时间不说,如今每逢赶集,一天赚个三五两银子是不成问题的,即便是这样,也有些供不应求的意思。而平日里,一天也能赚个几百文。

前前后后的账一算,竟然不比卖米面赚的少,加上那些田地的收成,一年下来用度想必也够了。

一亩地在这个时代约莫能产出三百多斤粮食的样子,也就是两石多点点,这次开荒程家共计开了四五十亩田地,一百石是不足的,一石米寻常年间的价格是在一两银子的样子,一百两,这是在丰年。

吃饭看天,这显然是不行的,只要中间稍微接点儿岔子,她这一家二三十口人就得饿肚子,张扬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在码头这种行商来往,脚夫众多的地方再开个分店,程水若自然乐的顺从,只要下面一间店铺的生意不算太差,扣掉租赁店铺和请工人的钱,家里一

年的用度就算是够了,种的粮食就算是积余部分。

不过,这个解决问题的办法显然不是长久之计,毕竟小饭馆这种大锅饭的主意虽然是她学现代连锁快餐店的模式想出来的,到底不是什么高科技的东西,别人一看就能学了去,竞争之下利润势必会摊薄,到时候又要回到看天吃饭的模式。

要开源节流,接下来这许多天,程水若都是在思考这件事,毕竟她想过得更好,就必须要有自己靠得住的能力,家里那一帮管家干活还行,打架就得靠边儿站。

高科技的东西,她不懂,烧玻璃啊,蒸馏酒啊啥的都是浮云,唯一懂的是从小说上面看来的煮盐,问了度娘以后发现真实可行,偏偏她没那个条件,就算有那个条件也不敢干,这时代卖私盐跟现代卖毒品的罪名差不多。

程水若恨不得仰天大叫,我要发财!随即就会想到那一万两。

想到那一万两就觉得肉疼,然后埋头拼命看书背药方。

…………………………………………

回到了豫州城的日子过的相当的平静,平静到程水若都有些不适应了,整天的看书背药方,她没有师傅带,只能逮着啥就学啥,有什么书就看什么,闹不懂的就囫囵记下,以后再想办法弄懂。

一个月宅在家中,终于到了秋收的日子,这事儿是大事儿,张扬要主持家里的一干生意,因此,程水若便自告奋勇的去庄子上管理秋收的事宜。

稻子成熟也不过就是几天的事,一旦成熟以后就得赶着收割下来,否则一场秋雨就能把一年的收成给毁了。

今年的老天爷总算是没太过为难这帮受苦受难的百姓,稻子一茬一茬的成熟的时候,接连的晴了好些日子。

这个庄子是周延当时将这里的地划给她的时候原主人留下来的,原来的主人则是因为某些事举家迁移,这屋子便荒废了,被当成了顺水人情送给了她,反正大水过后,谁也没指望还能留下什么东西。

庄子不大,只有四个小院子,四野无人,便是最近的一户人家也有足足五里地,平日里都是由一个张扬挑出来的老实忠厚的管事一家照应着,农忙的时候才会派人过来,平日里便只有这一家人守在这里。

程水若到的时候,那个管事领着自家婆娘和两个半大的孩子早早的就侯在了院子里,领着程水若和带来的几个人往内院走,一边走,一边介绍着,“屋子已经打扫好了,小姐瞧瞧哪儿不合意,若是有什么就吩咐一声。那些短工明天一大早就过来,前几天就有好几波人来问要不要帮工的,因张管事叮嘱过,今年人手不够,所以我便都让他们过来了,小姐要不要再瞧瞧?”

程水若摆摆手道,“不用了,既是你在守着这个庄子,这点儿事儿你就做的主,另外下地干活的时候你瞧着哪些卖力的,便多加一份工钱。对了,还要准备些什么东西?他们可要在咱们家里住?”

那管事婆娘道,“自来短工都是要管饭的,只是这庄子上一向只有咱们夫妻两个,除了喂了些鸡鸭以外,猪实在是没时间来打理,即便有时间打理,也没法子养大,不过惯例是来了人要杀猪的,等庄家收完了,除了工钱,还得给卖力的短工多加些钱以外还得送些猪肉,咱们家没有佃户,这些事儿上更是不能马虎。”

程水若闻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