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 (第1/4页)

紫碌孀藕窈竦暮滩荨�

☆、第两百三十七章 生死福地(二)

“此地为何处?”庆幸得救之余,姬秋又问道。

“陌阡。”少年郎君站起身,慢悠悠地说:“伊水之源。”

伊水?姬秋想了想,问:“不知距秦国多远?”

“秦国?”少年郎君望着姬秋:“甚远,陌阡四周俱是高山深林,无通途,只有舟楫,往秦应要十日不止。”

姬秋点头,在床榻上朝他们一礼,道:“得二位救助,姬秋感激在心,如今我欲回秦,不知何处有舟。”

“舟?”郎君说:“除舟人每月往返一次,并无舟楫。”

姬秋一怔,忙问:“现下舟人在何处?”

“水边。”小姑子说:“我听人说他正往舟上搬运野物。”

姬秋一惊,赶紧从床上下来:“伊水在何方?”

小姑子诧异地看姬秋:“北。”

来不及着鞋,姬秋赤着脚便奔了出去,足底和膝盖一阵发软,她连着磕绊了好几下。

好不容易奔到栈桥上,只见水色连天,一道舟影正消失在远方。

风夹着荡漾的水声,阵阵拂来,额角和发际丝丝地凉。姬秋呆呆地望着天际,犹自地喘着粗气。

身后栈桥的木板咚咚地响,她回头,刚才室中的那少年郎君跟小姑子也跟了过来。

“不必惊慌。”少年郎君嘴边抿着根草叶,眯眼望着水面的那边,又瞅瞅姬秋,不紧不慢地说:“等到粟米成熟之时,舟人便将返转……”

“陌阡果真无舟了?”姬秋不甘心地追问。

少年郎君看她一眼,似是不屑再答,转身便往回走。

“陌阡果真无舟。”

小姑子不忍,还是代为回答了。

姬秋默然无语,回头再望,心头不由涌起阵阵的无助和怅然。

“霞!”少年郎君在前面喊了一声,小姑子看了看姬秋,快步跟了上去。

姬秋从没见过像陌阡这样偏僻的地方。

它坐落在一小片原野之中,浓密的原始森林像大海一样淹没了四周的山头,条条溪流从大山上冲下来,汇作一处,汤汤伊水就从这里开始了旅程。

往回走的路上,姬秋打听到身旁这两个人的名字,这才知道,少年郎君叫冬,小姑子叫霞。

姬秋问他们为何在这样的荒野之地落户。冬告诉姬秋,他们祖上是商人,商亡时,乘舟沿黄河逃到了陌阡。

周坐稳了天下之后,伊水流域成为了王畿的一部分,陌阡也在其中。不过,陌阡实在太小了,又地处深山,周人觉得有商人来开荒也不错,便没有来收俘,而将他们编为一里,每年来纳贡赋了事。

到如今,周王室没落,对陌阡的管制,已不复当初。陌阡,已然成了无主之地。

原来是这样。

姬秋望着周围,只见这陌阡中的人家并不多,只有十户上下。农田也很少,一小块一小块的,像补丁一样散落在绿油油的桑树间,深秋之际,庄稼已经长得金黄。

望着田地和桑林下几湾清亮的沟渠,几乎是突然地,姬秋便生出一番异常的感触。

如果,在这一鄅天地中避世,守得一份安然,实则也是不错的选择。

这么一想,姬秋灰暗的心情登时明亮不少。

“你又叫什么?”

忽然,姬秋听到丹霞问。

姬秋回头,想了想,便刻意隐了姓氏,只说:“我叫秋。”

姬秋醒来时的屋子是冬的家。

与外界常见到的乡人居所一样,陌阡的屋子也是在黄土中掘出半人高的地穴,再用木柱支起高高的茅草屋顶。

再次来到冬的家里,姬秋遇到了他的母亲。

据霞说,冬的父亲几年前上山时被野兽袭击去世了,他跟母亲住在一起。冬的母亲身形稍胖,跟冬一样,肤色有些黑。或许是只懂商语的缘故,姬秋与她见礼,她只略略朝姬秋点了点头,没太多的表情。

冬的母亲看了看姬秋,同冬和霞说起话来。

虽然像姬秋这样的世家女郎自小便接受训练,对于正宗的周语还能粗通,然,冬与他母亲说话,多带着浓浓的地域口音,故而姬秋听了半天,也不知他们在讨论的什么。

没多久,只见冬走过来,对姬秋道:“我母亲说,你可与我二人住一处。”

不等姬秋开口,霞也走过来,一脸不满地问冬:“里宰家也有空室,为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