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4页)

沿,从事的工作又属机密,邻国遇到问题时,看到网络上无数“大家”在为国“出谋划策”,当时奔波于两国间实际进行修复工作的林海,还颇为嗤笑。

估计在徒兄看来,自己那些信里说的东西,也不比自己看网上闲谈的感觉好多少,他能包容自己到如今,已经是奇迹了。

而似乎,奇迹也不再能够保持下去了。

林海回想了一番两人的通信内容,心境更是悚然。恍惚是从几个月前,徒兄的信里连这些家长里短也说得少了,单只关心他的课业和身体,再就是回想一番当日在姑苏小庙里的趣事。

而今更提出让林海可以住到他的别院中去!

这说明什么?林海前世的祖父早就给出过答案,爱情起于疯狂,生活却归于沉寂,何况两个人距离遥远,日常生活又毫无交集,能够维系感情的只有两人共同的爱意了。然而林海自己先是情根未深,又兼存了功利之心,加上仅凭文字往来,更难让对方体会到爱意。林海在信里多是阐发论述,很少刻意维护这段感情,就算徒兄再怎么喜欢他,两人毕竟不曾挑明说过,徒兄身系天下,惯经风月,又怎么会对他一直这么剃头挑子一头热地表现下去呢?

如今竟提出让他可以去住扬州别院,林海自觉这就是在给他选择题了:若是林海真去住了,以江南官场之人对扬州行宫的关注,估计两人关系就会从暗转明。真到那时,也许自己会有高名大利,但高的是佞幸的名,大的也只能是商贾之利,从此这读书人的清名、林氏子的厚望都与他无缘了!

林海扪心自问,自己才十六岁,放在前世中学还没毕业,放在大夏朝,人生也还没开始呢,难道就为了这份并不坚定的感情放弃家人、老师和自己长久以来的念想么?

这种选择题实在是好做,心道:我既已选择好了,必然要对不住徒兄,不过看来徒兄对我也没有那么深情,反正你坐拥江山,天下美人无数,没了我,总会有别人的。我们再见之日,当为我科举中榜,在金殿面圣之时。且待我为你,为这江山社稷、父母厚望做些实事、好事,成就一段君臣相得的假话也罢了!

他在书房枯坐半晌,待到心头清明之时,信笔挥毫,洋洋洒洒好几页纸,让那信使带回去给徒兄。

那信使自见了一僧一道与林海的谈话,料自己听到了圣上一直以来想要知道的东西,在拿了林海的回信后,只与留守扬州行宫的守备太监交代一声,让他把预备的那些东西都收了吧,没人来住了,便快马加鞭回转京城。

不得不说,虽然徒兄惯会从如海弟信中的只言片语想出许多意思来,林如海自己其实也是如此。他前世就是个心细的,否则也不能胜任那份充满各种微小数据的工作。之前太过轻忽也就算了,如今一旦清醒过来,便开始细细揣摩。

徒兄的心思让林海猜到的没有八分也有六分了。

司徒偃毕竟是自幼登基的天下之主,当日在姑苏与林海相处的一个多月,是他皇帝生涯中甚少出现的偏差,偏让他在心情阴郁四周无人之时遇到林海,更因林海的思慕使得那一个多月让他永生无法忘怀。那时他是徒景之,是对格物之术极有兴趣又很闲的徒景之,遇到林海这么个懂得术数算理,还能将那物理之术讲解得如此清晰,更有诸多奇思的妙人,自然心生喜悦。不知不觉之中已经将林海放到了心里,待忠顺点出其实林海早在思慕他之后,这份情意便呼之欲出了。

但再多的情也经不起外物的磋磨,徒景之自姑苏回转扬州行宫之后,便又成了司徒偃。他看待林海的想法,渐渐也起了变化。

他知道林家对林海寄予厚望,让林海苦读,要走那科举正道。但眼看着林海说的话越来越怪,越发不能见容于世,心中不是没有忧虑的。从锦衣府和江南几个心腹重臣传来的林家消息里,无论如何也不能解释林海何以有此怪才、异象。他虽自命天子,但更信奉我命由我不由天,对那些怪力乱神之事本不待见,这些时日却曾私下召见过几个高僧大德、道家真人。这其中并无什么合心意的说法,慈寿寺的大和尚、清虚观的张真人只是一个劲儿地推销自家门庭,倒是吴贵妃那里见过的牟尼院的玄清大师,号称精演先天神数,说了些玄而又玄的话,也是不得要领,如是闹腾过些日子也就罢了。

宫中从来没有真的秘密,他这般运作,竟弄得朝中众臣以为他对佛道有了兴致,便有那迎合的开始往各处佛院道观撒钱,那些忠直之臣则忧心忡忡,心思快的已经上过几本让他稳固性情的折子了。

司徒偃自不会将这些小事放在心里,只是想着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