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 (第1/4页)

“我去三婶家里说句话,”来弟说过这一句,走到屋门口还没有出去。院门外飞快地跑过一个人,青衣小帽打着一把油纸伞,一闪就过去了,象是有什么急事。这个人是在安家做工的陈三。

走出屋的来弟,原本是往王媒婆家里去,这一会儿方向再次改变,跟在陈三后面往叔公家里去。

村里是一条直路,可以看到陈三跑的飞快,不顾泥点子溅在衣上,一把油纸伞歪斜着在头顶上,有几次跑着太快,纸伞柄碰到了头,陈三只是扶一下伞柄,再继续往叔公家里去。

跟在后面的来弟只是惊心,也甩开大步,心里七上八下的来弟在想着。安家又有什么状况出来了?

陈三中午就往村里来,确实是安家发生一件大事情,这事情大的让陈三觉得有必要乞半天假回来说一声。生在这村里。长在这村里,四邻八舍地也有小矛盾,不过也是一个村里的人。关键时候看行动。陈三这就一溜小跑,全然顾不上他身上的衣服泥水淋漓。

来弟来到叔公家里的时候。陈三还在指手划脚,因为跑的大喘气儿,加上手比划,陈三觉得更清楚些。

“新麦,真的是新麦,”陈三气喘吁吁地摆着手:“两个村子里的人都交上来,说他们小受灾。不过交租子不成问题。”

这一句话听在来弟耳朵里,来弟惊奇过后,嘴角边就是一丝冷冷的笑容。此时在来弟的心里,是觉得这是安家的鬼主意了,他们为了让人交租子,从别处弄来的新麦,或许是他们家去年收的麦子也不好说。

麦子淋过雨,新麦旧麦还能看得出来吗?来弟不知道,不过这件事情不小,来弟不了解安公子的心情。她会以为是安家才有这样的手段,全然没有想到表少爷一手蔽天,干出来这件事情。张大林被表兄安公子问了一句:“明天有人来交租子?”干脆一不做不二休,今天就让人交上来。

这两船新麦正好今天到码头上。张大林只要把人再找过来就成。

就是叔公们。面色惊愕地要多,也是一起认为,这是安家开始不仁。他们随便调些麦子来唬弄人就行。

一个叔公这样说出来,大家基本上都是同意的。不过陈三觉得疑惑:“我打听了一下,象是老夫人说过,下雨可以减租子。”陈三只是恍惚听到这么一句,他不能确定是真的。

“为富不仁,这是一句古话,”另外一个叔公缓缓开了口,是有些痛心:“种了安家一辈子的地,到老遇到这样的事情,唉,儿孙们没有福呐。“

觉得疑惑的还有一个叔公,从听到这消息他就闭目沉思,这才开口:“安家这样做,调这些麦子来唬弄人眼睛,他们花费就不少。再者买通这两个村子说假话,又要有些好处洒下来才是。今年实在的是受了灾,大家交不上来,也是有的。不是说在家里藏着不交。”

有些麦子湿渌渌地打下来,没有干也不吃。最后开口的三叔公只是疑惑:“他们就是上门来强抢,这样的粮食抢去有什么用?”钱也卖不了多少,安家的人肯定是从上到下不吃这个。对于他们来说,除了立威,没有别的好处。

来弟这一次没有等到别人要她说话,她就开了口,看一看陈三,能乞上半天假回来报信,来弟也就不避陈三,就开口道:“不管他们怎么想,这样的手段不是表少爷一个人可以做出来的。”来弟第一句话就说错了一半。不是表少爷一个人弄出来的,却不是表少爷和安家的人一起弄出来的。

“当前不管他们怎么想,而是我们怎么对待,”来弟这话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四叔公和宋木匠去了邻村还没有回来,家里留下来的三位叔公一起道:“你有主意你只管说。”

来弟唇边是一丝诡异的笑容,这诡异只是对着安家,来弟低声道:“交租子是交不出来,除非他们愿意交这样的收成。他们愿意要,就连麦秸杆儿一起给他们;”几位叔公笑一笑,陈三也笑一笑。可以想象的到安家的货仓里不再收着麦子,而是放着一堆**的麦穗,安家想来是不傻。

“要是不愿意要,那就有得磨了。”来弟不慌不忙地道:“对于为富不仁的人,是不能硬顶。有人硬顶,已经吃了苦头在衙门里。”叔公们再吃了一惊,听着来弟把路上听来的话说了。

来弟继续说自己的主意:“咱们交,交麦穗给他们。叔公们再去一次,然后去几个胆子大的孩子和大婶大娘们,让她们到安家哭去,再去几个会说话会争理的人。。。。。。”来弟心里一闪,想到了王媒婆,以王媒婆骂鸡的高嗓门儿,正适合去安家表少爷面前盘着腿坐在地上拍着大腿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