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部分 (第1/4页)

在家里缩头避事情的安公子,遇上半夜急打门。左大人从京里给他送来钟离大人的女眷。在这一点儿上,安公子是慷然要相助的才是。

他旧年里结社论时政,也是左大人在京里帮他开脱良多。再说心里打定主意避祸的安公子,其实也是一腔热血,只是为人太过冷静。有如他平时心里憋闷不行的时候,自我解嘲地会吟诵屈原最爱说的话:“众人皆醉我独醒。”

在安公子心里,时时等待时机,时时想要出头。一个不大不小的城市里出现这么一个心里有数的人物,也算是安家三代商贾里的一个独特分子。

听过钟离大人的惨死,安公子热血在心中沸腾,可这并不妨碍他冷静谨慎的思索。房中安权是肃然站着,安三是在心里揣摩着公子心思,只有左植在担心,只是不好催促,其实每等一时,是心急如焚。

“安权,你陪着左兄弟去接钟离大人的家眷,”诤臣惨死于朝堂上,是个有气节的文人都要拍案而起。安公子没有拍案而起,他流下几滴伤心泪,再想好一个主意。

左植听过安公子的话,才重新拜倒在地:“多谢公子安置。”安公子走过来,亲手扶起左植:“你放心,左大人是我恩师,钟离大人是左大人的亲戚,又是为着锄奸而死,袖手旁观者怎能再立于这世上!”

安公子对着左植眼中的感激,这就不再迟疑,再对安三道:“坟山上清静,钟离夫人和钟离姑娘先安置在坟山上的屋子里住着。钟离大人刚身亡没有多久,权臣对于钟离大人的家眷又迫害甚急,等到风声松下来。我再与老师商议妥善安置的事情。”

“是,”安三也答应下来。左植这就算是完成左大人交待的差使,对着安公子再拜道:“我陪公子贵介去迎钟离夫人一行。接到以后我就返京,公子还有什么话要对我家大人说的,小人今天就拜领。”

安公子脚下缓缓在房中走上几步。然后道:“只有一句要紧的话,请恩师大人。事事小心。”左植心中雪亮,这人太过谨慎,他不会一句话也没有,想来是另派人往京中才是。

不管谨慎不谨慎,至少他答应安置钟离夫人一行。左植只是一个家人,他来以前曾经对安公子很是怀疑。田公公日见势大,有如风吹残叶一般残害异已。不少人一听到田公公的名字就要弯腰屈膝,左植是担心一个年青的文人,未必有这硬骨。

现在左植可以放心,他对安公子躬身一揖:“公子无话,小人告退。”安权陪着左植出去,安三还留在房中,对着心事重重的安公子道:“公子,这事情只怕不妥。。。。。。”

一旦让人知道罪官家人在安家,对安家来说,也未必能抵抗得住。明白安三意思的安公子举起手来。让他不要说话。又负手苦思一会儿,才露出笑容来。

“有了,我母亲有远房亲戚嫁在吕梁,旧年里还有信来过一封。后来道儿不好走,再也没有信来。”安公子这样一提,安三也想了起来,公子这主意勉强也还说得过去。。

家里人多嘴杂,突然多了三个人出来,要是有人查,免不了会让人知道。安家的亲戚都在这里,突兀地说成亲戚,也要有人信服才是。

安三还是再挑一下漏洞:“信在咱们手里,让她们装成吕梁过来的也行,就是怕有人认识钟离夫人和钟离姑娘,这就不好办了。”

“这倒未必,让钟离夫人她们在坟山上住几天,等找到安妥的地方,再派人送她们走;要是有人看到,就说是亲戚女眷。女眷们哪有抛头露面出来亮相的,”安公子说到这里的时候,不由得想起来莲菂,这就一笑,心思转到莲菂身上,和别人家的姑娘相比,菂姐儿一定是个野丫头。

院外传来四更的鼓声响,长夜漫漫有一半时光消融在这事情中。安公子听到鼓打四更,对着安三安抚道:“我知道你辛苦,眼下还有一件事情需要你去一趟。”

“公子请吩咐就是。”安三年纪比安公子为大,却是在安公子小的时候就跟着他,对这位公子的心性可以明白几分。又死一位大人,公子一定有话要转告左大人。

果然安公子回到书案后,执起羊毫踌躇过,落笔飞快修书一封。眼下权臣当道,避祸是为上策。明哲保身,为后来机遇保存自己。

心中这样想的安公子把信写好,自己亲手封起来交给安三,小心叮嘱他:“切记,这信交出去,要亲手送到左大人手里。”

等安三出去,安公子眺对明月迢迢,突然有饮泣的心,明月姣洁,照在人间这万户家中,多少是悲声,多少才是欢喜声,只有这月儿自己才知道罢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