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各方反应 (第1/2页)

好书推荐: 穿越之学霸修真

宋军三日内两场大捷,赵德芳已然成为他们心目中的“天神”,一时被传得神乎其神,有说祖王爷会腾云驾雾,一指摁死上千人,有说祖王爷能翻云覆雨,双手掀翻百余船。这两场胜利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大大激励了宋军士气,大家都期待着下一次作战,没有人再说逃跑的事了。 黄蟒岛上。朱清和张瑄心甘情愿投靠祖王爷,被封为统领。当晚,二人的部将已全部重归帐下,张世杰还专门拨了一个靠近金塘渡的黄蟒岛小水寨给他们暂时驻军。二人边吃边谈海战经历,对祖王爷更加叹服,商量着要赶紧把旧部召集起来,祖王爷给他们的任务可不轻。两人将手下几个头目召集到一起,众人商议一番,决定由朱清带领漕丁漕夫沿海岸线找寻深水港口,张瑄赴两人起家的南汇、川沙和祝桥等地招募众人,祖王爷说了,只要和海有关的一技之长者都可招募,现在他们手头可是没有多少。 随后两人便禀告张世杰,张世杰让朱清分出一支人马,带领元军俘虏在舟山渡建设深水港,以便祖王爷神舟停靠,他可不想养那么多俘虏光吃不干活。 自从远远见到祖王爷的神舟后,这二人一直羡慕不已,想着哪天能登上去看个详细。因此干劲十足,两人领命,随后分头准备起来。 皋亭山,伯颜大营。董文炳正在向伯颜汇报金塘渡之战。元军金塘渡战败,侥幸逃走二百余人,回来禀告董文炳。逃兵口口声称宋军出了个妖道祖王爷,手持会喷射响雷和毒烟的钢鞭,带着他的一帮徒弟,把个元军给彻底打败。董文炳自是不信,奈何逃兵人人都这样说,军中传言众说纷纭。 董文炳想到上次一万大军没有回来一个,这次又折损两员大将,他就感觉事有蹊跷。当天下午,他就赶往伯颜帐前,他要当面向伯颜报告此事。 伯颜非常震惊,前天战败,他还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今日这一败,他感觉事情不简单。他亲自询问了董文炳带过来的几个逃兵,逃兵对当时作战情况记忆非常深刻,叙述起来自是绘声绘色,自然有所夸大。 “这个祖王爷到底是何方神圣?吐毒烟?天神?无稽之谈!”伯颜呵斥道,他觉得只有大蒙古的“长生天”才是天神,只有“成吉思”大汗才是天神选定之人。 “这些逃兵妖言惑众,全部……”伯颜做了个“咔嚓”的动作,“防止动摇军心。”作为大军统帅,不心狠手辣还真带不了兵。董文炳立即安排下去。 “速派斥候侦探这个祖王爷,还有他那个神舟。”伯颜对都元帅阇里帖木儿命令道,帖木儿也赶紧领命部署。 行中书省右丞阿塔海道:“已与临安约定,明日宋使前来,我们当如何准备?” “听说文天祥此人本不想接受右丞相之位,只愿以知枢密院事之职与本相商谈,现如今却又同意以右丞相身份出使,不知与这个祖王爷的出现是否有关。”伯颜道,“但我们要以不变应万变就是,谅他也翻不出什么火花。” “若这个文天祥玩阴的,某宰了他。”怀都恶狠狠道。他手里有蒙古骑兵,战无不胜,但却在海上无能为力。 “不可鲁莽,明日见机行事。”伯颜道。 临安,垂拱殿。谢太后在张昭仪的陪同下,正在翻看家铉翁的奏折,陈宜中、张世杰也都上了奏折,内容大致相同,就是金塘渡一战,宋军又获大胜,虽然损失了一千多人,但是打败元军四千人,斩杀千户一员。家铉翁提出继续犒军,陈宜中提出拟按照祖王爷的意思任命朱清和张瑄,张世杰提出建造港口,三人都暗示祖王爷目前不便去往临安见太后。 吴坚、文天祥、贾余庆、谢堂、杨应奎、刘岊都被召了过来。这一次,陈宜中在奏折里写明了祖王爷就是赵德芳转世,至于其他细节仍未提及。众人再次震惊,真的是赵德芳转世?是如何转世的?祖王爷真的神勇?这太不合常理了。但是事实摆在面前,不由得你不信,众位大臣又是一番祝贺。 吴坚道:“上天给大宋送来祖王爷,这是天佑我大宋,我大宋朝不会再亡国,不会再投降了!”他竟然老泪纵横。 “太后,微臣认为,明日可出使元营,伯颜此时必定想从我们口里听到祖王爷的事情,我们也可趁机摸清元军有何应对之策,及时反馈给祖王爷。”文天祥道。 “这样可以有备无患,为祖王爷防患于未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杨应奎道。 “我们现在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就依大家。”谢太后道:“现在各部已散,事急从权,就由枢密院提出各事,张昭仪,拟旨同意三人所奏事项。还要告诉家铉翁,让他们留在祖王爷身边,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张昭仪应诺。 “明日就请几位辛苦一趟,望祖王爷保我大宋无虞。”谢太后默默祈告上天,众人退朝。 扬州,两淮制置使李庭芝府,已是掌灯时分,李庭芝看着手中的谕告神情郑重,那是临安告谕各地钱塘湾之战情况的,大将姜才、施忠,偏将孙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