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 (第1/4页)

“俞爱卿请讲。”

“皇上,今晨勿绛郡快马来报,巡抚丁宝祯奏曰,由于桃河下游泥沙淤积日渐减少,所以往年劳动百万民工用于堵塞河道的塞山若干段不时崩塌,他请奏朝廷准他招募民工予以修缮。再则,由于河道不通,勿绛郡、东山郡一带的下游河床高出两岸平地数丈,每当雨季来临,多处河床因水流湍急,造成崩坝之事时有发生,因此两郡流离失所者已达百万,万望朝廷拨下赈灾粮食物资以解燃眉。又,新近督造的河马运河再快也要后年竣工,可石料土方等物以告缺失,望能尽快督促各地运来。臣以为,巡抚丁宝祯所奏皆为急务,请皇上定夺。”俞起说完,站在当地静等高德宗的回复。

“众爱卿可有话说?”高德宗道。

“臣有话讲。”这时,从班列中走出一人,正是工部侍郎。

“讲。”

“皇上,臣以为,春耕已快开始,这时招募民工去修缮塞山,致使民工家庭因缺少劳动力而耽误农时,很不妥当。所以臣以为,这时招募还需再议。”工部侍郎一番说的众大臣纷纷点头。

“艾爱卿可有话说?”高德宗突然问起了艾名。

艾名嘀咕,我能有什么话说,什么也不懂啊,可又不得不说,想了一下,走出来道:“皇上,臣以为,巡抚丁宝祯所奏之事有一项臣很不以为然,那河道淤塞,自然该是疏通才是,怎么能劳民伤财的去修什么塞山而堵塞了河道,如果把塞山去除,那两郡自然不会有水灾发生,望皇上明察。”艾名刚说完,就觉得众位大臣看自己的目光好象是在看白痴一般,心想,难道我说错了什么吗?河道自然该疏通而不该用堵的方法啊,这是自古就证明的道理啊,有什么不对吗?

“皇上,谏议侍郎所言,虽然在理,但他不明实情,万望皇上恕罪。”旁边急了监天阁尚书冯时南,心中暗怪艾名不懂就不要乱说,丢人现眼。可怎么说艾名现在也是他的下属,总是要维护一下才是。

“朕并没有怪罪艾卿家,不过艾卿家以后还是要多了解一下朝廷的事物才好回话,退下吧。”高德宗好笑的看着底下抓耳挠鳃的艾名,奇怪为什么安阳王会举荐这么一个人,还是个孩子嘛。

艾名退回了班列,再没心思听朝廷上的事情了,他现在一门心思钻牛角尖,闹不清自己到底说错了什么话不罢休。

“退朝……”女官的一声高喊惊醒了艾名,原来该议的事情都已经议过了,皇帝宣布了退朝。艾名跟着众大臣跪下山呼万岁后,恭送走了皇帝。

待皇帝走后,众臣三三俩俩的结伴往外走,艾名赶忙赶上了监天阁尚书冯时南,一躬到底后,说道:“冯大人请留步,在下有一事不明,还望冯大人指教。”

冯时南看了眼艾名,虽然他心中暗怪眼前这小子就是升了官竟然没有去他府投帖,可又不在这里驳了他面子,于是笑道:“艾大人是为刚才之事烦恼吧,其实也不怪你,就是再换做不明其中名堂的人,也有你的想法。”说着,冯时南将其中的原由告诉的艾名。

原来那桃河是起源与吐方帝国的一处经年积雪的高山,雪水融化汇成了河流,流量很大。它的流向很是奇特,先是从吐方帝国流过,在进入雅司帝国,在雅司帝国绕了大圈后,有回流到了吐方帝国,再汇入大海。自从吐方帝国和雅司帝国交恶后,吐方帝国为了遏制雅司帝国的国力,所以下令在两国交界处动用百万劳工堆土成坝,修建了塞山,让桃河不流经雅司帝国。又准备建一条运河将国内的两处河流打通,就是河马运河。艾名不明白其中原由,自然会说错话了。

艾名(炫)恍(书)然(网)大悟,原来还有这么一说啊,看来自……己该学的还很多呢。向冯时南道谢后,表示以后将常去他府中请益。冯时南自然欣然接受。两人拱手道别后,各自回去。

艾名坐上马车后,心中郁闷,也懒得回家,想想,还是去找莫愁月好了,最起码她比较懂得朝廷上的事情,自己应该好好向她请教一番才是。想到这里,心情好了许多,吩咐马夫向涵阑居莫府驶去。

说起来,艾名以前是武官,只能骑马,武官职位虽有实权,但也只是六品而已,不能太过招摇,而且他以前住的地方离律事堂不远,也就没有买马。现在他又当了文官,当然可以坐马车了,所以清夜为他准备了一辆马车,虽然不很奢华,但坐着舒适,所以艾名很是喜欢。

没想到到了涵阑居,莫闲衣正好在,他听说艾名升官了,很是高兴,拉住艾名絮絮叨叨的说了一大通。不过这次艾名还是很爱听的,因为莫闲衣说的正是他想听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