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部分 (第1/4页)

有时候,叩门声可以听出很多东西。

潮生第一个念头是,难道是叔叔回来了?

不,不是的。

这敲门声听起来有气无力,仿佛是偷偷摸摸的来,怕人知道似的。

许婆婆支使红豆去开门,结果来的是个年轻妇人,手里提着两个一扎的点心包,穿着红裳,下面系着绿裙,陪着笑说:“我……是钱家的。”

红豆不吭声,转头看许婆婆。

许婆婆打量她一眼:“你是钱家哪一个?”

“婆婆好,我家男人行二,我娘家原姓马。”

原来这就是钱家二小子娶的媳妇。

她站的地方不亮,潮生看不清她脸,依稀看得出她不算太高。

许婆婆示意潮生进里屋去,潮生进了屋,红豆过来把门帘儿放下。

许婆婆这才说:“嗯,进来说话吧。”

钱婶儿闹了那一场,这会儿不来,钱家大小三个男人,也都没来,却让一个年轻媳妇来了。

这是又想闹哪一出?

潮生站在门边听着。

马氏嘴倒是挺甜,能言善道的,进了屋放下点心,先说了一通客气话,说邻里之间原应该多走动照应,这不,何家又回来了,他们竟然不知道,这会儿才上门来看望。又说这点心是前街香满堂买来的,猪油桂花抬糖都放得量足足的,味儿好着呢……

许婆婆淡淡的,只吩咐红豆上茶。

马氏绕了一圈子,终于扯到正题上头,听起来十分诚恳地说:“这会儿我过来,一来是来探望许婆婆和何叔,二来,也替我婆婆她赔个不是,我婆婆年纪大了,平时也总说些浑话,做出事来也颠三倒四,为这事儿我们还请郎中看过,还抓过药吃了,也总不大见效。许婆婆您老人家大人有大量,别和她一般见识。下午她那惹您不痛快的事儿,我替她赔罪,您要不消气,打我一顿骂我一顿也使得,我这儿先给您跪下了……”

哎哟,这理由找得真好。

一句老糊涂就把钱婶儿下午撒泼的事儿揭过去了?

要论老,钱婶儿不过四十开外吧?许婆婆怎么看也是坐五望六的人了,这谁比谁老,谁比谁胡涂啊?

听着外面动静,马氏真跪下了。

二子这个媳妇应该和潮生差不多大吧?按说应该差不多,二子就和潮生差不多,他的媳妇总不会和潮生差太多,可是听听人家这口齿,看看人家这作派,比潮生那世故老练多了。赔得起笑,屈得下膝。

啧啧,佩服。

许婆婆并没有让她起来,只问红豆:“你让收拾的东西,都收拾好了?”

“嗯,都好了。婆婆要不放心,就再细细查一遍。”

“我也不用查,你自己再想想,没什么疏漏就行。灶里火要灭了,别迸出火星来烧了房,小炉子拎到背风的地方,热水可别断了。”

“是,我都记着呢。”

许婆婆不理会马氏,马氏也没傻的老跪着,潮生从门帘缝儿里朝外看,马氏正摸出手绢儿抹眼睛,顺势就起了身,又坐回椅子上。

不知是她演技了得,还是那手绢儿上做了什么手脚,眼泪说来就来,声泪俱下:“许婆婆您老一看就是见过大世面的人,我婆婆胡涂,惹您老人家不高兴,我们做晚辈的劝也劝过,可是实在劝不住。您放心,那太三间房,明儿我们就找了泥瓦匠,给您改过门儿来。我们这两年还给修过墙,房顶的瓦也补过。改回来了,不管是放东西还是住人,都保您住得舒心,绝对没什么不妥当的。”

许婆婆一笑:“这么说,我还得多谢你们替我看房子修房子,真是辛苦了。”

马氏忙陪笑:“哪能呢,这也是我过门儿那年,夏天下了好几场雨,看着墙要坏了,我公公请了人来修,谁知修屋的人不了解,还以为是替我们家修的,就把门儿开在那边儿了……”

许婆婆还是笑。

马氏玩弄这种小花招,许婆婆根本懒得理会。

马氏这通解释,只怕红豆这小丫头都不会信。

“您老人家千万消消气,多保重身子,话说回来了,这邻里住着,这多一尺少一尺的事儿,总是说不清楚的,街坊之间该当相互有照应,和气为贵。您老看……像您下午说的,要是闹上公堂。旁人知道的,说您老人家脾气盛,爱较真儿。不知道的,还指不定怎么嚼舌头呢。这年头儿好端端的人家,谁没事儿去衙门里生事儿呢?三班班头儿要打点,书办师爷要塞钱……为着打官司,那原告被告一起破家败亡的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