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 (第1/4页)

哈赤命恒纬速到前方的营盘,传令两红旗绕过小城池,向西南进兵,出战白塔堡,增援皇太极。

奉集堡总兵李秉城和虎皮驿总兵朱万良,得报努尔哈赤攻打沈阳城,两人商定次日出兵增援,第二天早起出兵时,又得报沈阳城在昨晚已经陷落,辽阳的援兵已到五里河,李秉城,朱万良,姜弼,阎鸣泰四人合计:沈阳城高池深,六万重兵把守,一日失陷,俺们仅两万多兵马,无坚可守,岂有胜算,如果不能取胜,不如全身而退。四人意见一致,于是扎营白塔堡,不在前行,只派出一千探马,打探辽阳援兵对阵的情况。

总兵们正等消息,探马狼狈逃回来,镶白旗兵先追杀到营前,两红旗跟后也冲到白塔堡。朱万良令姜弼领五千人抵挡一下,好容空大军撤退。姜弼率兵大喊杀出北营门,阎鸣泰领几个护卫先从南营门逃走。姜弼领的兵马与八旗兵一触即溃,全军一齐向辽阳方向溃败。代善,岳托,皇太极领兵追出四十里,斩敌三千,得胜回兵。

左翼四旗也渡过浑河,八旗大军将小城池四面围困。正红旗长甲兵先冲击城池,铲平壕沟,城上火炮点火发射,一排炮打出后,在装火药的空隙,架着圆木的楯车冲到城墙下,猛撞城墙,第一次撞击,并没有太大的力道,可是圆木却冲破了城墙,连同楯车,一齐冲进了城里,城墙也倒了一大片,火炮也滚落到地面上,点火装药的兵卒摔倒爬不起来。

原来,城墙不是用砖石砌成的,而是在木栅栏上绑了苞米杆子和稻草,草上面涂上泥,泥就是用挖壕沟的土搅和成的;“城墙”里面搭了几个木头架子,放置火炮,远远望去,和真的城池一样。

“城墙”落馅了,长甲兵纵马一踩,就踏出一个豁口,四面冲杀,一万五千明兵尽数消灭,领兵的副将董仲贵、参将张大斗战死。

八旗大军打退三路援兵,返回沈阳城休整三天,论功行赏,奖励将士。雅逊因不能临阵取胜,革去牛录的职务。

兵马休整时,努尔哈赤命李永芳派人打探辽阳的军情。李永芳给辽阳城内的亲家马汝龙写信,劝他投降说:“把守辽阳的兵马,都是从关内远道而来,水土不服,粮草不济,岂能取胜,如沈阳城兵马七八万,尚且不敌,而辽阳城不过有兵三四万,亲家不如早降立功。”

马汝龙本是大户,可是因为守城兵马轮番盘剥,家产大多被掠得所剩无几,家人遭兵痞欺辱,朝不保夕,人人愤恨,没有地方讲天理。所以李永芳派人来劝降,响应的人极多。马应龙、马承林、柯汝栋等富家大户,将大金的探子带进辽阳城,藏匿在家里的地窖中。

努尔哈赤攻占沈阳五天后,召集贝勒大臣们合计说:“沈阳已拔,敌兵大败,今儿宜当乘势进兵,攻取辽阳城,怎么样?”大伙都赞同,于是命额亦都德格类领兵两千,镇守沈阳城,八旗大军架云梯,拉战车,聚集十里河虎皮驿,八旗并列,八路并进,旌旗敝日,覆盖山野,向辽阳城进发。

八旗大军行进一天半,第二天中午,到达辽阳城东南。

辽阳经略袁应泰在沈阳失守的时候,派出陈策增援,辽阳城内仅剩兵马三万,增援失败,李秉城朱万良等带回兵马两万多,城中兵力仍是不足,袁应泰急令四周城寨兵马,火速进入辽阳城,三日之内,广宁、鞍山、锦州等大小六十余处的兵将,尽数调入辽阳,集结步军骑兵共十二万五千人,有总兵七员,副将七员,参将二十一员,游击、备御、千总九百八十人。征集战马七万匹,战车两万辆,火炮四十门,每面城墙上架炮十门,严防八旗出兵辽阳城。

三十五。 取得辽阳城(下)

努尔哈赤亲率左翼四旗,先到太子河边,眺望辽阳城,只见城池极是宽阔,城墙绵延,看不清边际,比沈阳城要大三四倍,城墙也比沈阳的城墙高出一大截,估计有三丈多。城外护城河两道,都是河宽水急,如果投入柴草沙袋,必定会被急流冲走。城墙上,旌旗如云,旗下刀枪涌动,兵将无数。

见辽阳城太高,池太深,兵多将广,各额真兵将不禁面有惧色。努尔哈赤传令大军:“过河后,不攻城,先在城外杀敌。”大伙都疑惑:“敌兵坚守城池,城外哪里有炫?”

努尔哈赤领护军打头下水,游过太子河,左翼四旗兵马,紧跟着陆续跳入水中。努尔哈赤登岸后,依次派出几队探马,打着旗奔向千山探路,如果遇到大路上的行人,就打听通往京城的道路。浮水过河的四旗兵马,也不进兵城池,摆出要绕城而过的架势。

四旗兵马还没有全部过河的时候,近路探马来报:“西门有五万兵马出城,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