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部分 (第1/4页)

“啊什么啊?叫你丢你就去,别那么多废话!”卫嫤跺了跺脚,再抬眼,岸上已经没有了箫琰的影子,她下意识地回头,却见箫琰一袭锦衣玉袍,不知何时已到了船头。

他手里仍旧把玩着那支笛子,却显得有些意兴阑珊。

迎着对岸的火光,愈发显得他背影孤清。

“欺师灭祖总归不好,反正司徒老前辈也醉了,何不就由着他去。”他幽幽地说着,没回头。

“箫琰,你生气了?”他话里的情绪有些不对,却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居然也敢在她面前使小性子了。果然,男人是不能宠的。

“没有。”他身子一僵,恢复了一点笑意,可是在黑暗中,卫嫤仍旧可以感受到他的刻意。

“还说没有,你连声音都变了。”她摸摸怀里的小皮影人儿,隐约知道他为什么生气,可是让她放弃予聆送的东西,又是那样不舍。

“我说没有就没有!”箫琰恼恨地咬咬牙,有些烦闷地甩了甩头,他努力抛开了脑中的遐思,却挥不走方才卫嫤将那一对小皮影人儿小心翼翼纳入怀中的模样,眉宇间不经意流出来的温柔,像一记闷棍敲在了他心上。

他突然翻身坐在甲板上,拍开了一坛酒。

“哇,箫大哥,有好酒也不等等我。”

一个高大肥胖的人影凌空跃起来,重重地落在甲板上,跟着梅山、侯白等人也都上了船。

“咦?你们怎么了都来了?”卫嫤记得好像没叫这么多人。(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PS:

快到七夕了,我的文也刚好写到七夕,真好。^_^

第109章 人祸

七夕虽不比中秋繁华,但却因着牛郎织女会的传说,平添了几分浪漫色彩。

玉琼坊上扎了彩灯,万千梨树,在入夜时分被明灯照耀,分外妖娇。

说书唱戏的比往常收市得晚,这会儿天香招和戏水阁里还坐满了人,不过却是女客居多。

天招香热闹,天招香边的定壤湖更热闹,姑娘们前新扎的羽船、荷灯一一送出水面,意作“七娘会”。

七月初七,正是牛郎织女雀桥相会日。

玉琼坊的永安巷里住着一位文婆婆,平时里都是以养花买花为生的,每年“七娘会”的时候,她便会破例带着小孙女一道出来卖茉莉枝,也算是给常年窝在花圃里伺弄花草的小姑娘出来透透气。小姑娘单名一个“怜”字,相熟的人都叫她怜儿。

到这一年七月,小怜儿也差不多十四岁了,差一年及笄,正是水嫩可人的年纪。

怜儿在这一带出入惯了,对周边的人都熟识,便也少了许多了戒备。当晚听说戏水阁里有人演皮影戏,便将未卖完的花塞给了祖母,自己一个人跑去茶楼看热闹了。可赶巧的是,曹三公子这日也来了戏水阁,正坐在雅间里听说书,屏风错落一线,便正让他看见一个水灵灵的小姑娘匆匆地跑了进来。

“那小姑娘看起来不错,是谁家的孩子?”曹游眼睛一眯,泡泡眼里射出些迷离的光,狗腿子会意,立即起身去打听了。

回来的时候说:“是永安巷文婆婆的小孙女儿,今年刚满了十四岁。听说喜欢看皮影戏,每年七夕都来这儿看戏的。”

曹游心里有些痒痒,便顺势站起身来:“在顶楼开一间上房,叫小姑娘来房里看戏。”

狗腿子们一听就明白了。忙不迭接过了他手里的钱,一路小跑着溜了下去。其中一人去小二说了要订房,另一人则带了钱银将演皮影的摊子置了下来。怜儿见台上不演了,顿时觉得扫兴,正要随着人流一起退出去,却被一个少年拉住了衣袖。

“我不认识你,你拖着我做什么?”怜儿有些不高兴。

“小妹妹你看,这是什么?”那少年将皮影人捞起来,扯着几根线,做了个动作。怜儿的眼睛就亮了,那少年微笑着,引着她上楼去。嘴口道,“哥哥认识一个演皮影很厉害的大师,就住在这戏水阁里,怜儿想不想去见识见识?”

怜儿看看天色,又看看灯影婆娑的江边。唇角一扬:“哪来什么大师?我在这儿看戏都看了五六年了,就没见过。”

少年抿唇笑道:“我也不信,不如一起去看看。”

怜儿见他年纪比自己大不得多少,也就没去多想,竟跟着他上了楼。那少年寻着了曹游要的房间,推开了门向里指了指。却是乌漆麻黑的。

怜儿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