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 (第1/4页)

“不管深浅。不管俗雅,不管贵贱……”卫嫤倚在窗边看着那远处皇城飞檐的一角,喃喃地重复着这句话,竟有些体悟,“若是整个持城,乃至于天下。都能如此,那该多好。”不做朝臣,不知天子之仪。不入疆场,不知百姓之苦,不见生死,不明身外之悟,梅家绣园里这拉拉杂杂的一堆奇花异草。倒像储着什么不了不得的道理,而她。也不得不对自己这位“素昧谋面”的姨母大感钦佩。

“刚才听人说是嫤儿表妹来了,便特地丢下摊子过来看看,表妹回扶城这么久了,就没想过来见见我们几个劳苦命的表哥么?”一个清亮的声音打断了卫嫤的思绪,她侧过身,恰见一人满身绸衣,疾步而来,到了跟前才虚抹了一把额上并不存在的汗,展颜笑了,“嫤儿表妹这些天可忙?听说圣上已经拟旨了,说要把曹小国舅被杀的案子交给姨父打理,想必嫤儿表妹也会出手的罢,上次冯状那个案子,真是破得精彩绝伦,你们大概不知道,馆子里说书的,三天两头就要念上一回呢。”

那华衣青年比梅山看起来大了十来岁,容颜是一式样的秀色,但皮肤更黄一些,眼睛也不似梅山那样清亮,满身绮丽瞧着是好,但看久了,便觉得那不过是个用来装点的外壳,还有一点,卫嫤也发现了,梅家这位大公子脚步轻快,呼吸匀长,是实打实的练家子,他是有武功傍身的。

当然,卫嫤还注意到这个大表哥没有头发,帽子下边两鬓清光,活脱脱就是个和尚,只是看绸缎庄的和尚,这个好似有些奇怪。

“大哥,我没听错吧?姨父就要随大军北上了,哪还得这样的闲工夫查案,再说,大理寺卿不是已经开始查了么?为何还要牵连旁人 ?'…3uww'”梅山也觉得有些不对了,怎么大案小案全都落在了不理朝事的姨父头上,他以前在瑶州不知道,可进了左相府才明白这地儿是怎么样的不得安生,怪不得娘亲会要派十六个人守着表妹,这屋里屋外高来高去的人也太多了点,普通护卫哪能守得住?

梅大一皱眉毛,抬起屁股坐在一张太师椅上,开始犯愁:“六弟这么一说,我也觉得奇怪,大理寺归大理寺,兵部归兵部,这曹小国舅自己的案子,为什么不是国丈来查?为何偏要摊上姨父呢?会不会有人故意在后边使绊子,想害姨父啊?唉,我早说了,这个官根本当不得。”

梅山道:“大哥,你别乱说。姨父好说是当朝帝师,就算有人施暗手,圣上也不会坐视不理。”

卫嫤本来立在窗前,听到他这样一说,陡地冷笑一声,走回来择了一张椅子坐下:“我觉得大表哥说得有理,许皓一案就是证据。”

梅山惊道:“许皓一案,怎会牵连如斯?”在他印象中,许皓的案子已是近一年前的事了,案子被压在大理寺那么久没个眉目,没想到卫嫤却能先下结论,莫非……他也不是个傻子,官场一脉与商场相似,稍一动脑子也就想了个八九不离十,曹游与许皓同在灵州为官,为什么首先被弹劾的是许皓,而不是一向臭名昭著的曹游?这中间的小旮旯并不难察知。

梅大叹了口气,端起茶杯又放下:“六弟你也说姨父为当朝帝师,按理,应与皇上亲厚有加,可是他却与当今圣上越日渐疏离,想一想,这其中怎会没有隐情?只是当时你们还小,娘亲千叮万嘱我守口如瓶。更在我十四岁那年以习武为名,将我送入大悲寺出家,一晃眼便是十几年,到了如今这等地步,我再守住这个秘密,已经没有了意义。”

卫嫤与梅山听他如是说,一起竖起了耳朵。

卫嫤脑中的思绪终于清明起来:“当年,皇上是不是做了什么违背良心之事?令我爹失望了?”

梅大淡淡一笑道:“那嫤儿表妹觉得姨父是个奸臣,还是个忠臣?”

“我……”卫嫤初次正视这个问题,竟然语塞。梅大倒是镇定,就着杯子喝了口茶,缓缓吞下。仍旧是似笑非笑地望着她。

“奸于朝政,而忠于天下,这个答案够不够好?”良久,他才悠悠地吐出一句话来。

“奸于朝政,而忠于天下?”梅山回味着这九个字。眼前不觉豁然开朗,“为天下苍生者,怎可轻易断言?姨父当然是个好人。”

“大表哥的意思是,只要是忠于天下,便是改朝换代,也不足为孽。对不对?”这一刻,她终于定下心来,她是站在卫梦言这边的。

“当年姨父三次请辞朝政。要求告老还乡,圣上只是不允,后来,姨父便寻了个借口,将你送到了金平。为的就是让你活在我金平梅府的羽翼下,保全性命。恰好那时候姨母仙逝。便足以凑成了迫你成行的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