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 (第1/4页)

说着又殷切地递上矮凳。

我轻轻推了一把岳云。他只得走上前去坐下,将自己的云头布靴脱了,一声不吭套上新的。

我含笑捏捏他靴头,问:“大小如何?”

岳云放下腿,站起走了两圈,简单道,“甚好。”我满意道,“那就买下给你穿了,店家,多少钱?”

报价十五贯,当我冤大头也都无所谓。我摸摸褡裢,掏出一张十缗的纸钞“钱引”,又另摸出一锭银铤,道,不知此地可有兑换之处?

摊主见了真银,眉开眼笑,当即一指对面一家金银交引铺,口称是他叔叔所营,此刻就带我过去换钱。

借这个机会,我便又与犹太人寒暄了几句。用银铤换了八贯铜钱后,钱货两讫。摊主熟练地用麻纸包裹起那双靴子,岳云接过。

摊主转身就将收入分开放入两个盒子…………我见了稀奇,便好奇道,“为何不放在一处,莫非家有河东狮,你暗藏私房钱不成?”

摊主哈哈一笑,摇头道,我们家家户户如此,客官留心看就知道,咱们这么做,只是表明所得收入定要捐出一部分,交给拉比,用以重新筹建会堂。

“会堂?就是供奉你们信仰的会堂?”

说到此,他面色虔诚而唏嘘,“汴梁城中的会堂已经毁于战火,记得幼时我便在那祷告,学习《米德拉什》,凝望七烛台的火光,领悟光明安慰,和解希望。重新建造会堂,是我们所有族人的渴盼。”

我牢牢将这些记在心里。买完了鞋子,我又带着岳云走到一间犹太人开的食肆,想尝尝风味独特的羊肉。

随意找个空位,我亲自把碗碟往岳云跟前布好,笑眯眯低声对他道,朕可有主意了。

岳云抬眼看我,道,官家可是出钱要为他们建造会堂?

哈哈,真是心有灵犀。我道,“这些人统共也就近千人,那般凑钱得几代功夫,起码今日这店铺老板是看不到会堂建成的日子。朕一插手可就不同了,挑筋教人是天生的商人,头脑精明却有自己的信仰宗教。无论出于人情恩礼还是交换条件,朕估量着他们都会答应。瞧着吧。”

“云儿,你怎么看?”

岳云微微一笑,“官家作为自是有一番道理,岳云拭目以待。”

我见岳云仔细万分地抱着那双靴子,生怕沾上半点油污一般拢在膝上,如此重视珍爱真让我心情大好,对挑筋教的美食来者不拒,痛痛快快地吃下好几枚羊肉麦饼,心满意足地结束此趟微服。

次日,我下诏书,拨钱五十万贯,在杭州北城挑筋教人聚集居住区,修建他们的会堂。并特赐黄金一百两,打造祭礼用具烛台,装饰收藏撰写了摩西五经的羊皮纸龛柜。

圣旨一出,满朝震惊。

很快,犹太人在中土最高的精神领袖掌教,唤“拉比”的学者模样老人,便通过层层官府,给我写一封洋溢满满赞美之词的文书,我借机宣他进宫一见,为的,就是要摸清楚,远在金境的犹太人,是否依旧在宗教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影响之下。

这位特意穿戴犹太白蓝两色披肩的老者,给了我满意的答复:他们与当年遗留在汴梁的同胞,之间一直有书信往来,用的还是古希伯来语,再无其他人能看懂识别。而此刻那些同胞们正在争辩是否应该为金人效力。

我联想到犹太人的历史,更是不遗余力地展现出,靖康后失去家园的痛苦与定要夺回的心念。

先一并怀念了一番汴梁城垣三道的巍峨,蔡河湾的繁华,运河的船轳绵连,两岸桃红梨白后,我问及拉比他们的故乡起源,老人嚎啕哭泣,说出“以色列”的近似发音。

故乡,故乡,亚伯拉罕所赐希望之乡迦南,所罗门大卫王的荣光淡去后,只剩千年来流浪的民族。

这些被迫漂泊,远渡重洋而来的犹太人,纵然此生再也回不去了,但直到咽气的那一刹那,是否渴盼灵魂能重归故里?

我们有些同病相怜,最后同仇敌忾。

最终,我与拉比议定,他以最高领袖的身份,同意金境内挑筋教人帮助金人统筹发行纸币一事,但金人所用印币模板,工序秘密等,挑筋教人将会想方设法送至我大宋境内…………我凶狠地想,我的伪钞将会做得胜过纳粹时伪造的英镑,成为世界伪钞制作史上的最巅峰之作。

悲摧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私底下我绞尽脑汁安排策划令金国经济民生动荡的一切法子,台面上笑盈盈地等待完颜亮对于老巢渐起的风云做何反应…………这几日,他开始主动言及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