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部分 (第1/4页)

危����哪侵止饷⒉荒苡兴亢镣噬��

与金人的谈判依旧进行。幽云十六州的土地需要巩固掌握,国家刚刚经历一场大战,人力财力的消耗,必须迅速完成补充,并休养生息。

一月内,开荒屯田令颁布。皇帝赵构从来没有像这样废寝忘食地努力工作,龙德宫的烛火夜间常常彻夜不熄,温彤彤地照亮案上的地图奏折…………我时不时习惯性地转头看向身边,但已无人贴心地为我磨墨,力道恰好地给我捏揉。

视线投向檐下尽忠职守的殿前亲卫们,一个个庄严肃穆,笔挺站立。佩刀吞口上嵌着黄金,亮晃晃威武赫赫。

这些人中,必定有给他通风报信的…………只盼望云儿此刻依旧关注我,暗暗打探皇帝的境况,知我鞠躬尽瘁。

离了我,他几年来养成的习惯,也同样难以抹去。

我想起线报:东林寺内有一株百年樱桃树,岳飞与寺中主持言谈问佛,岳云十有八九跟随父亲。

如今,正是樱桃成熟时…………哪怕圆滚滚饱满的红樱桃泛着再剔透的光,却也无人掂起,宠溺地送到他唇边。或是更离谱一些,咬在齿间,待他唇舌探来。

我仿佛又能想象到,他默默站在树下,敛息静静回忆的模样…………或许是记得我笑道,“好云儿,这时令果子不敞开来吃,便要生生败了。”

忆起彼时眼角弯弯,笑语嫣然,我扬起一抹浅浅笑颜。

随着岳飞书信,令他在临安府邸等待的妻儿们奔赴庐山,共同守墓,从前费尽心思安插在岳府的眼线也终于能更细致地传回岳家上下的一切消息。

岳雷已与皇家结亲,且妻子又将临盆,暂留临安。

而李氏的长子,如今已有十六岁,翩翩美少年入太学数年,众口一词赞他聪颖。这个儿子从未在军营磨砺过,岳飞却也开始教他熟读兵书,常日考核…………莫非是要培育更合心意的接班人不成?

我的眸光顿时冷了下来。跳过去只瞧其他:盼望同在庐山的巩氏与几个孩儿能让岳云享受天伦之乐,骨肉之亲。

三个孩子中,惟独五岁多的敏儿一点也不怕爹爹岳云,极爱撒娇粘他。

这可不是多亏了我?

从前在临安福宁殿里,敏儿日渐记事,牙牙学语…………我哄她唤岳云亲爹爹,叫我“爱爹爹”……岳云不多话,架着女儿骑在脖子上,只为了让她挥舞着小手兴致勃勃地看鸟儿筑巢…………那些往事,一页页都鲜活恍如昨日啊。

我出神地想着,静静微笑。只因过去实在甜美,回忆一丝一毫,也能支撑着慢慢等下去。

绍兴十七年盛夏很快来到。既逢酷暑,我更加牵挂岳云,也自我安慰说幸亏他去了庐山脚下,否则留在军营还不是整日汗泥辛劳?

顶着毒辣辣的日头,我故意亲赴郊外禁军大营,考核选拔在皇帝身边当值的新人。而回宫后,我擦了汗换了衣裳,估量着时日,便款款往床榻上一躺,对两旁轻柔打扇的宫女们道,“朕觉着有些不适,想必是中了暑………宣太医来。”

自然太医把过脉象后,在皇帝的强调下,也说我是中暑,开了方子,请我静养。

这个消息很快传出宫去,秦桧韩彦直等先后进宫探望,尤其韩言直,还送上了一篓自家产的杨梅。

我干脆坐在床上,掂着就痛快大吃,舌压吮吸酸甜汁水,心中第一个念及的竟是:要调些蜂蜜,才更合岳云口味。

想着他,我又下意识地转了转指上套着的两枚对戒…………谁说我不是消瘦了几分?

探病的韩彦直坐在一旁,他抬头看我,目光若有所思。我只无谓地一枚枚继续啜着杨梅,吃得深紫红的汁水染上指尖。

十日后的夏夜里,“康复”了的赵构坐在案前,再阅线报。

名义上赠与岳敏的一筐福州兴华陈紫荔枝,并青白夏纱罗帛等等礼物,又一次被岳飞退回。更甚的是,之后他还借日常小事重重训斥了岳云,当着全家上下,骂他为祖母守孝却心不在焉。

岳云便在姚氏墓前,跪了一天一夜。

我满腔暴烈之情,也不得不依旧硬生生吞下忍耐。飞奔到庐山脚下一场大闹的景象也就只能在脑子里转过一轮轮…………岳飞,你既然要逼死扼杀你根本就不了解的情愫,走着瞧吧!!一旦我看准时机,以性命相搏…………云儿终将归来。

于是,我依旧做出勤恳日理万机状。而像是为了与我冥冥中配合一般,夏末时节,金国皇帝完颜亮,再派使者入汴梁,口称尊我为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