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 (第1/4页)

回家后就告诉王宝山,王宝山起初不答应,他要找个自己中意的姑娘。宝山娘只好找说媒的人帮忙,当时说媒的找的是其它村的,好说歹说,对方才答应。

然后趁着一次赶集的机会,让王宝山看了一眼,就那一眼他就看上了梅子。然后母子俩高兴回了家,就商量着去下聘礼的事。第二天王宝山早早去集市买了提亲要的东西,没想到就是在那天,有媒婆带着聘礼先一步跟梅子订了亲事。

这人当然就是长寿娘了,她的大儿子长年病着,亲事一直没着落。好点的人家不会愿意,家境破落点无所谓,但必须能干会照顾她儿子,挑来挑去也没合适的。后来有次宝山娘在打听梅子消息的时候长寿娘多长了个心眼,也让人悄悄去打听消息。在集市找人算过,梅子和王常的八字很和,两人将来一定和和美美,所有的结果她很满意。便赶在宝山娘前面,让人去跟梅子提了亲。

聘礼很丰厚,梅子父母见未来婆婆这么喜欢自己女儿,况且王宝山那边虽然来打听过消息,但没听到准信,他们也没去打听王常的情况就同意了长寿娘。

当元宝娘知道后气得在床上躺了三天。那段日子王宝山是见着谁都黑着脸。

可是梅子嫁过来后,并没像那算命的说的一样,不到半年王常就病逝了,她自己成了名副其实的寡妇。

长寿娘没了儿子伤心得不得了,觉得自己儿子病了这一二十年,怎么成亲才半年就去了,把所有的一切都怪到梅子身上,说她命太硬把自己儿子给克死了。

弯弯觉得这有些无理取闹了,对一病怏怏的人,谁不比他活得长,谁不比他命硬?

梅子守了五年的寡,今天已经是第六个年头,王宝山觉得早过了三年,便又起了娶梅子的心,凭梅子一人独自撑起一个家,平时不仅要帮长寿娘干活,她自己还要屋里,地里两头忙。对婆婆的要求从来都是让干啥就干啥,也不会到外面乱说或者抱怨,村里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个认劳认怨的媳妇,寡妇。

宝山娘也觉得自己当初没看错人。

在这期间还请过村长的老婆,石头奶奶帮着去说项来着,也就是想着帮帮儿子。但长寿娘坚决不同意。

她是啥心态谁都能想象得到,自己儿子死了,连儿子也没,别人也就别想得到好。

有人虽然不理解,不平,可毕竟梅子已经是王家的媳妇,长寿娘又没虐打她,只是让她干活,苛责一些,谁能管得了?

所以这两人的事基本村里都知道,也知道王宝山想娶梅子,偶尔会帮梅子干活,不过,两人从来都是规规矩矩,你说这邻里相帮都是常事,谁能说啥?只是因为梅子是个寡妇所以人们的关注更多而已!

那王宝山这事可就悬了。没想到还有那么多曲折,弯弯觉得依长寿娘的态度梅子想嫁,挺悬!

元宝娘也点头,然后又悄悄对她耳语一番,弯弯一阵惊讶:这怎么可能?

有啥不可能的,那半年的病可是越来越重。然后她又捂嘴小声道:说是梅子克死的,不过大家都说是王常娶了媳妇,欲火焚身,结果他自个身子骨受不了才死的。

弯弯嘴角不由抽了抽。这些人想象力还真丰富。这古代娱乐少,众人就把八卦当成一种欢乐了吧,竟然连梅子还是处子之身都知道。

照众人说的,成亲那夜半夜王常就发病了,新婚之夜就请了大夫到家里,后来更是病一天比一天重。也许这还真的有可能。

和元宝娘分了手,弯弯回到家一会儿百首也回来了。他也没见着村长。不过弯弯说不急,他们家又不等着种两棵菜吃。

吃饭的时候又把地里发生的事说了,百首吃饭的时候不爱说话,弯弯说他就拿耳朵听,偶尔应两声,不过,筷子却不停替她夹菜。

第二天,两人又去了趟村长家,这回寻着人了,弯弯委婉的把她和百首想种地的想法告诉了他。

村长似乎一点也不意外,其实他脑子里早思付了这事,村里人已经不排斥百首了,两夫妻种地是迟早的事。说到这自然而然的想到百首父母留下来的房子。便问他:地的事我寻个时间去给义天说说,那你们要搬下来住吗?

百首想了想道:等把这阵子忙过再说吧。

杨义智点点头:那先把地的事搞定再说,趁着现在春耕,你们也把想种的种下,其它的到时候再说!

两人向杨义智道了谢便离开了。

吃过晌午杨义智真去了杨义天家里,出来就直接上了山,当时两人刚吃完响午。

我已经跟义天说过了,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