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 (第1/4页)

杨风很气愤,骂杨开石亲兄弟竟连这点小忙都不帮。杨开石也气得脸青。他们以为杨风会就此算了,怎么想他竟自己跑去找了弯弯和百首。

石头娘只觉得脸上烧得烫,对着弯弯惭愧不已。

杨风有钱赚的时候连老子娘都不舍得回来看一眼。现在生意惨淡了,没想好好反省对父母的亏欠,竟想着利用兄弟的关系再帮自己赚钱。石头有这样的大伯真让她羞愧不已。

弯弯倒没放心上,杨开石夫妻是啥样的人早就知道,还安慰石头娘一阵。

不过。得到明确拒绝的杨风,因为好算盘没得逞自那后再也没回来。

****

很快乡试结果出来了,李大智果真中了秀才,还被鸿辉书院的院长杨卿看中。

杨卿今年已遇花甲,乃进士出生,因厌恶官场黑暗。一生未在官场上风光过。但因其是个刚正不阿的人,又晓四书五经,天文地理。是个博学多才的人。今上舍不得放弃这么个人才,便给了其一个闲职。得个闲差虽不用日日面对朝堂上的血雨腥风,但官场上的污浊之气他却看的更清,后将官辞了,进了天朝的第一书院天朝书院任教。

直到前几年才告老返乡。当时的鸿辉书院只是一小小私塾,他不忍见家乡学子连个好点的书院都没有。便加入了鸿辉书院,因他名气盛,许多人慕名来学,渐渐私塾学生越来越多,一些有钱绅士拿出钱财捐赠,鸿辉书院这才能有今日这般大,最后变成如今周边几个县城都无法比拟的书院。

能被杨卿看中那可谓三生有幸。

李开明和杨俊奇未中,但,杨俊奇运道好,竟也入了鸿辉书院,只有李开明即未中秀才,也未能入书院。

这等大好事,村里一片喜气洋洋,大伙儿纷纷拿着礼物向李大智贺喜。百首也提了东西以了表心意。

最高兴的最过于大智娘,腰杆终于能挺直了,大家不仅夸李大智聪明,还夸大智爹娘教导有方。连村长都说这等喜事在杨家村可是第一次,定得好好庆祝一番。

于是第二日,大智娘便摆酒请客,除了自己娘家亲戚,几乎全村人都去了。奉承,吹捧的好话比她这辈子听的加起来还多,大智娘眼睛笑成了一条缝。

儿子有了出息,大智爹娘整日笑呵呵的,李大石也很高兴,一有人问起,他便昂首挺胸的赞扬自己弟弟一番。

而李大智本人倒淡定多了,谦虚有礼不焦躁不高傲。乡试虽过,但还有明年春天的春闱。

相比李家的喜庆另两家又是不同。

杨俊奇没中秀才却进了鸿辉书院,有了鸿辉书院这种学习的好地方,再得老师悉心指导,自己再努力,相信将来也会有所成。纵使他一辈子中不了秀才,有了名师的晴莱,定也比这一般人强。所以俊奇娘是又失望又高兴。

而王媒婆就愁了脸。同去三人,其它两人都有收获,只有李开明一无所获,想起自己先前在村里的得意劲儿,她只觉得脸上无光。

再看到儿子一脸颓废,她又不忍责怪,连叹三声气后,说了些话安慰儿子。李开明心里难过,歇了好几日都未出门。

王媒婆有三个儿女,大女儿早嫁到邻村,大儿子在集市摆了摊卖东西,没成亲,今年二十,但大儿子是个特有主意的人,王媒婆倒不多担心。

李开明今年已有十六岁,从小乖巧懂事,一直被王媒婆疼在手心里,她觉得不能让这么一次就打击到儿子,且他也到了说亲的年纪,不如替儿子寻门好亲事,让他高兴高兴。先相好,等个一两年再成亲,也可趁这机会先给大儿子相个好媳妇了。

选媳妇一定得先下手,不然好的会被人挑走的。只要儿子有了媳妇相信会更加努力,再说她也想寻个旺夫的姑娘给儿子壯壯运,希望下次一举考中。

和老伴商量好,说办就办。王媒婆开始留意年龄相符的姑娘。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让她找到一户人家。

谭姓人家,哥哥叫谭坛,在集市做生意,和李开泰不在一条街,但也算认识。下面还有两个妹妹,王媒婆看上的是与李开明年纪相仿的姐姐,谭云。

谭云人长得漂亮,脾气好,勤快,村里人都夸,这一年来上门说亲的也不少。

妹妹叫谭月,与姐姐截然相反,脾气坏,人长得一般,平时又骄横,只要说到她,村里人人摇头。

三人是溜平坡的人,两个老人在家种庄稼,谭坛铺子上生意好,两姐妹偶尔会上街帮忙,铺子周围的人倒还算认识。

两家都是做生意的,王媒婆觉得这亲事挺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