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页)

耄�焕匆换睾芊咽奔洹�

“那雪莲暑期有什么打算?”梁华南对绘画、弹钢琴这些听着高雅的东西不感兴趣,虽然她家老头天天逼着她学习一些高雅的东西,想把她打造成如萍、莹莹那样的淑女,可是她看到琴棋书画这类东西就眼晕,性格也像一个假小子般喜动喜闹。

“我暑期家里有点事,估计不会出门。”邱雪莲稳重的摇摇头,四个人之中就属她的性子最沉着冷静了。

“这样啊!”华南有些失望的看着雪莲。

、 “没关系,现在离暑假还有一段时间,想做什么现在也来得及的。”见气氛有些压抑,我笑着开口插话,“赶快回到座位上吧,快要上课了。”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学生还是很幸福的,没有后世的早晚自习,没有周末的补课,各种补习班,基本上每天六节课,上午四节,下午两节,或着有时是上午三节,下午三节,周五最后一天下午没有课,学生多是参加社团或是自由活动,与后世的中学相比,日子过的堪比天堂。

第五章

旧上海时期,上海的很多建筑都极具有时代特色,因为前世不是一个上海人,唯一一次到上海的经历也只是与同学的旅游,所以这段时间,我新增的爱好是在这片法租界四处游览。

放学后,拒绝司机的接送,我拎着装了几本书的布包搭上了老式的电车。

南京东路上的先施公司是旧上海四大百货公司之一,建于1917年10月20日,位于南京东路浙江路口,有三层空心塔楼…摩星塔,装有自鸣钟,整点钟声自动敲响,悠扬的钟声为上海闹市景观增色不少。

南京路同时也是上海滩娱乐场所的集中营,各类游乐场云集,门前车马行川,热闹非凡。杂货店、烟纸店、酒馆、茶楼琳琅满目,商品货物应有尽有,街道之上人来人往,到处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白天的景象尚且如此昌容,可以想象得出夜晚这里又是怎样的歌舞一片,纸醉金迷。

事实上,除了设施外形无法与新上海时期相比外,我看不出它与新中国后的上海有什么区别。

跑马总会,我记得这里,这里就是今后上海最大的市图书城,不过它现在是旧上海有名的艺术基地,云集了许多后世知名的近现代艺术家。

“小姑娘,你看的懂油画?”

站在一家画廊中,我看着墙上的一幅幅油画,被其中的一幅油画上少女的表情所吸引,正想仔细看看这幅油画的名字与画家的时候,身后突然传来一个声音。

“你看的这幅油画名字叫做《海伦》,它最早的名字又叫做《新鲜的鲱鱼》,是英国有名的画家约翰·埃弗里特·密莱司的一幅比较不为人所知的油画。小姑娘,你喜欢油画吗?”

一个穿黑色长袍,带着一幅眼镜的中年男子站在我的身旁,手里拿着一个烟斗,镜框下眼睛微微眯起,笑容亲切的看着我。

“我喜欢绘画,但是仅仅在学习的阶段。”因为他态度比较绅士和蔼,所以我也有礼貌的回答他。

“那你喜欢这幅油画吗?它挂在这里已经很久了,却很少有人关注。”中年男子用一种怀念的神情看着墙上的那幅油画。

我的好奇心一向不重,对这种明显身后有故事人的陈年往事,没有丝毫探索的欲望。

我的注意力还是在这幅油画之上,画中的少女正单手托着下颌,扶着鱼篮,坐在海边的一颗大树下,目光凝视着远方,似在沉思。让人忍不住跟着思考,她到底在想着什么,她的面庞之上,这份浓浓的化不开的忧愁更是无法让人忽视。

这幅画的画家以纯朴写实的画风、娴熟的笔法,无华的色调,刻画了画中少女内心的世界——,让我们这些旁观者深深陷入少女命运之中,为她忧戚着、怀思着。她到底在想什么呢?

我本来学习的是素描,但是看了这幅画后,突然对油画产生了深深的兴趣。看着这个中年男子对油画的熟识程度,以及他的衣着品味,他应该是一个很有社会地位的人哪么这幅画估计是非卖品。不过,也许我可以自己把它临摹下来,突如起来的念头让我不由的高兴起来。

“你和这幅画上的女孩有一种相通之处,当你盯着这幅画的时候,你们的神情思绪是一样的。可以告诉我,你第一眼看到这幅画的时候,心里想的是什么吗?”从回忆中醒过来,中年男子对眼前的小女孩有莫名的好感,这个女孩子就像是曾今的她,眼里闪烁着流离莫测光芒,让人想人忍不住想要去靠近。只是曾今的那个她,他没有能力去保护好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