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页)

没有成功,以前的史书有记载。但是如果是吴赐道士,制造这种器皿真是太

平常了。

重明枕

元和八年,大轸国贡重明枕神锦衾。云其国在海东南三万里,当轸宿

之位,故曰〃大轸国〃,合丘禺藁山,(〃合丘禺藁山〃,见《山海经》)重明

枕长一尺二寸,高六寸。洁白逾于水精。中有楼台之状,四方有十道士持香

执简,循环无已,谓之〃行道真人〃。其楼台瓦木丹青,真人簪帔,无不悉

具,通莹焉如水睹物。神锦衾水蚕丝所织,方二尺,厚一寸。

其上龙文凤彩,殆非人工。其国以五色石甃池塘,采大柘叶。饲蚕于

池中。始生如(〃如〃字原缺,据明抄本、许本、黄本补。)蚁睫,游泳其间。

及长可五六寸。池中有挺荷,虽惊风疾吹不能动,大者可阔三四尺。而蚕经

十五日即跳入荷中,以成其茧。形如方斗,自然五色。国人缫之,以织神锦。

亦谓之〃灵泉丝〃。上始览锦衾,与嫔御大笑曰:〃此不足以为婴儿绷褯,曷

能为我被耶?〃使者曰:〃此锦之丝,水蚕也,得水即舒。水火相返,遇火

则缩。〃遂于上前,令四官张之,以水一喷,即方二丈,五色焕烂,逾于向

时。上叹曰:〃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不亦然哉!〃则却令以火逼之,

须臾如故。(出《杜阳编》)

唐宪宗元和八年,有大轸国使臣来京城长安,向宪宗皇帝进献重明枕

与神锦被。这位使臣说他们国家远在东海南边三万里,正当朱雀七星中最末

一星宿轸所在的位置,因此叫〃大轸国〃,国中有丘禺、藁山。重明枕长一

尺二寸,高六寸,光洁透明超过水晶。枕中有楼台。楼台的四周有十个道士,

手中拿着香与手板,在枕中循环走动,总也不停止,被称为〃行道其人〃。

枕中楼台上的房瓦、木檐、上面的绘画图饰,以及行道真人头上戴的簪子,

身上披的帔衣,都看得清清楚楚,透明得就象看水中的东西一样。神锦被是

用水蚕丝织成的。二尺见方,厚有一寸。上面呈现五彩的龙、凤图案,都不

是人工所能织出来的。大轸国有用五色纹石砌成的池塘,采来大柘叶,在这

池塘的水中饲养蚕。这种蚕刚生出来时象蛟虫的眼睫毛那样小,在池水中游

泳。池塘中生有挺拔的荷叶,虽然遇到狂风吹刮也不倒,叶片最宽大的有三

四尺。水蚕生出后十五天,长到五六寸长,就自己跳到荷叶上,在上面结茧。

茧形如方斗,自然呈五色。大轸国中的人将这种蚕茧缫成丝,织成神

锦。这种水蚕丝,又叫〃灵泉丝〃。宪宗皇帝刚看到神锦被时,对身边的侍

妾和宫女们说:〃这么大点儿,都不能做包婴儿的小被,怎么能给我盖呢?〃

大轸国的使臣说:〃这条神锦被是用水蚕丝织作的,遇到水就会舒展开。水

火正好相反,遇到火就缩回来。〃说完,这位使臣走到宪宗皇帝近前,让四

位宫人扯住锦被的四个角,口中含水一喷,立时舒展成二丈见方,五彩斑斓,

比刚才光亮多了。宪宗皇帝看了,赞叹地说:〃来源于天的亲近上天,来源

于地的亲近土地。不都是这样吗?〃又让人将神锦被放在火上烤,不一会儿,

又缩回到原来那么大小。

丁媛

(明抄本〃媛〃作〃缓〃,下同)

长安巧工丁媛者,为恒满灯,七龙五凤,杂以芙蓉莲耦之属。又作卧

褥香炉,又一名被中香炉。本出房风,其法后绝,至媛始更为之。设机环,

转运四周,而炉体常平,可置之被褥,故取被褥以为名。又作九层山香炉,

镂刻为奇禽怪兽,穷诸灵异,皆能自然运动。又作七轮扇,其轮大皆径尺,

递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堂皆寒凛焉。(出《西京杂记》)

长安有一位手艺奇巧的工匠叫丁媛,他制作的恒满灯,上面雕有七条

龙五只凤凰,中间还雕有芙蓉莲藕等,特别精美。他还制作了卧褥香炉,又

叫被中香炉。这种香炉原本出自房风,它的制作方法后来失传了。到了丁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