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页)

圣武帝神色平和,笑容一向宽容:“倒是不知母后相中了谁?”

众人只道是新晋才俊中的一人,状元嘴角笑意已现,榜眼与探花都纷纷敛起了神色。唯崔后一人,渐渐收复华美脸庞的笑,金甲丹蔻渐没入掌心之中,一双似怒非怒的眸子,略略往下,又落在那少年身上。

皇太后的笑意已起:“沈玉迟。”

话落成珠,惹来一阵骚动。

诸臣细碎接耳,面露疑色。殿前那三位新晋才俊更是一阵吃惊,纷纷回头瞧去。

圣武帝神色覆疑,倒是也不说话。

少年这才抚袍起身,恭敬跪于大殿正中。内殿无风,华贵明灯微晃着人影拂动,诸臣、诸公主这才将注意力移到面前此人的身上来。

第二章 赐婚02

还未及弱冠,生的面目清秀,到底是少了一抹沉稳气敛。周身上下,也不过一身中等锦缎,再是细瞧不出什么。诸公主心下骇然,此人前途不明,恐嫁不得。几位出身高贵的公主竟是放心笑着,自顾端着酒樽饮酒,想来也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倒是那些身份低微的几个,到底惶惶不堪起来。诸臣心中疑虑,不明皇太后看上他什么,想来也只以为是哪位公主与这少年公子私下定情,皇太后为顾及颜面才唱了如此一出戏,便也都静观着。

“既是母后中意,想必自有过人之处。相中哪位公主,不妨倒是说出来。”圣武帝言语幽幽沉沉,不辨喜怒。

沈玉迟跪在殿上,此时方回过神来。今年殿试,他可谓自信满满,原以为状元不过是囊中之物,谁知竟是如此局面。太监来通知要他参加晚宴时,他只还以为是殿试结果不公,想要他来拨正,那知竟是要他做驸马!此刻,皇太后和皇上都开了口,他若是一句不要,便是大大折了皇家颜面,那该是要论斩的。可是选,又该怎么选?

他既非王族,也非官宦,诸位公主无论出身是否高贵,于他来说都是高攀。

额上有细汗渗出,撑在地上的掌心已见微凉,温然眉目淡扫过席上诸位美若天仙的女子,心底思绪回转过来。今上所出共有九位公主,其中三位已经出阁,席上剩余六位纵无盛宠,其父皇母妃健在,也由不得他放肆。先帝却还有两位小公主未出阁,其中一位乃当今皇太后亲女宁安长公主,另一位则是已故马昭仪所出的临安公主。

几经权衡,他终是缓声道:“回皇上,草民中意临安公主。”

崔后掌心早已渗出了汗,此刻闻得他说出临安公主,悬起的心终是放下了,这沈玉迟未曾夺下状元一位,看来心思倒是不蠢,也不枉她表姐教导一番。

圣武帝眉头微拧,轻声问:“临安?”

皇太后却忽而笑起来:“皇上听错了,是宁安。”

*

浓密睫毛微动,那双水灵明澈的双眸到底睁开来。

记忆中的那奢华艳绝的场面被瞬息间屏退,徒留下眼前一座凄凉孤坟。

碑上,明明白白刻着“亡夫沈玉迟之墓”。

所有人都不会料想皇太后竟愿意将自己的/幼/女/赐给一个殿试落榜之人。且那人非富非贵。

她只记得那晚,全场哗然,皇兄常年宽容温然的眉宇间竟是染起点点的笑意。她隔得远,此刻还能清晰地记起来,那竟是一抹释然。

那一年,恰好圣武十二年,她年仅十三,年纪尚轻。容不得她不愿,容不得她推迟半句,她与沈玉迟的婚约既定。皇太后特别恩典,加封准驸马为邯陵郡守。

圣武十四年,圣武帝驾崩,太子继位,时年九岁,是为乾宁元年。同年,宁安长公主下嫁邯陵郡守。

如今,已是乾宁十年,又是四年过去了。

周围的冷风呼啸起来,天空愁云惨淡,不多时,又是飘飘然地下起雪来。比之乾宁六年回京的那一场,还要大,还要密。

“公主,风雪大了,可否回去?”身后,传来侍女玉致的声音。

令妧没有回身,纤长手指拽紧风氅,半晌,轻缓吐字:“玉致,给你哥哥上柱香。”

作者题外话:呵呵,今天还是二更了,以后更新还是和以往一样,平时二更,周末一更。介于读者说人物关系太乱了,所以我干脆把人物关系表删除了,反正写下去,也是一样会清楚的。么么

第二章 赐婚03

熏香从莲花纹路的香炉内袅袅升起,朱色门窗大开,从驸马坟前回来已逾半个时辰,风雪却依旧大。

阴霾天空下,飘进内室的雪花沾上了暖意,瞬息间化为雪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