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1/4页)

与薛绍短短七年的爱恋,就这样在我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悄然陨逝。我心中那份纯纯的期盼早已烟消云散,我不再相信爱情,不再渴求真诚,我唯一明白的就是,没有权力,我什么都得不到,没有权力,我无法保护最爱的人,也无法守护我的家庭,我甚至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左右,我就像是母亲手中的玩偶,任其摆弄。

我决定追逐权力。我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再也没有人可以伤害我,伤害我爱的人。

卷一【盛唐篇】 第十一章 二嫁攸暨 武则天朝

以李冲为首的起兵谋反事件结束以后,母亲为了巩固自己的皇权,开始大肆打压反对她的李氏族人及官员,并同时大力扶持武氏外戚,看发展形势,母亲是打算长期干政了。为了更好的保护我,不让我再次像第一段婚姻那样卷入政治中心,母亲决定为我找一个武家的驸马。

最初,母亲看中的是她的侄儿,武承嗣。

武承嗣应该是与母亲血缘关系最近的武家后人之一,年纪轻轻就被提拔为宰相,这男人纯粹是靠一张嘴吃饭,由于裙带关系而上位的,其人本身并无甚建树,只知唯唯诺诺遵从我母亲,制造舆论、排除异己,没有什么功绩可言。我很不喜欢他。

他最擅长的,便是大搞君权神授迷信活动,大致就是吹嘘拍马,宣扬我母亲乃弥勒佛转世投胎,应当做帝王云云。他帮助母亲残害了许多李氏宗亲,手上沾满了血腥,是我十分厌恶的那种人。

再加上武承嗣有痼疾,一副生来就短命的像,还不肯安分守己,整日里缠着母亲封他作太子。晓之以理,我直截了当的告诉母亲:若要这种男人做我夫君,我是一百万个不愿意的。遭到我的拒绝以后,母亲也不怎么再看好他,转而采纳我提出的另一个人选,武攸暨。

此人是我外祖父武士彟的哥哥武士让之孙,是母亲的堂侄儿,与我血缘关系不算太亲,顶多算是个远房表哥。当时他官拜右卫中郎将,官衔很小,相貌也平平,身无长物,也非文武全才,实在不算是什么理想夫婿人选,和我的前夫薛绍相比,那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可为什么我会选他当驸马呢?

我心里是打好小算盘的。一来,武氏后裔没几个精明能干的,骁勇善战的更谈不上,个个等着母亲即皇帝位,从而泥沟里翻身,麻雀变凤凰,这些男人全都不入我眼;二来,武承嗣有痼疾,我不想没活几年就又遭受守活寡的打击;三来,我要在朝中培植自己的势力,必须找个听话的、以我为重心的男人。

武攸暨正是这种男人:沉谨和厚,于时无忤。我相信无论将来我做什么事,他都不敢反我,并且很可能为我所用。

有了这个大方向,我充分地做了再嫁的准备。载初元年,母亲下令赐死了武攸暨的原配夫人,恢复其单身汉的身份,主要是希望我嫁得不要太委屈。

七月,我与武攸暨完婚。

而在我婚后的两个月,母亲再无顾虑,终于还是正式登基称帝,改“唐”为“周”,封武氏子十四人为王。我的夫君武攸暨被封为千乘郡王。那时朝堂里已没剩下几个李唐拥护者了,因此母亲的登基十分顺利。

我作为李氏后人,没有像其他哥哥或叔伯一样受到株连,主要还是得益于我这第二任丈夫。到了很久以后我才想通,母亲正是为了满足她做皇帝的欲望,所以才自作主张给我换了驸马,当时,薛家极力维护李氏宗族,薛绍之死跟我的母亲有莫大的关联。而今,母亲做了皇帝,武氏宗族受尽荣宠,我作为武家的儿媳妇才得以沾光,否则我可能早就像薛绍一样惨死狱中了。

我本不明白,母亲到底是爱我这个女儿,处处为我着想,才控制我的婚姻,还是仅仅只爱她的皇位,不惜牺牲亲生女儿的幸福。我只知道是她自私地夺取了我的幸福。

母亲于我有养育之恩,我自然不应违背孝道反她的政权,在她在位期间,我决定要努力维护母亲,与之共进退,这样,我就能从她身上学会为政之道。等到母亲老了,不行了,等到我手握大权了,我就会兴复李唐,做第二个女皇帝,即使不能做皇帝,我也务必要拥有至高无上的皇权。

嫁给武攸暨以后,生活变得了无趣味,我和他之间再无往日那种少女情窦初开的羞涩感,更没心思与之共享床第之欢,总觉得和他没有共同语言似的。

我感到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寂寞,那种明明丈夫就在枕边,却同床异梦的寂寞。我们的夫妻生活平淡如水,可我炽热的身躯怎么可能忍受得住这种令人窒息的摧残?我还如此年轻,却要和一个我不爱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