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1/4页)

三皇子李重俊,可就更是个沉不住气的主了。他并非韦皇后所生,由于皇后再无子嗣,他才得以做了太子,多年来屡遭韦氏排挤,就连其妹妹安乐公主也不把他放在眼里,不仅不顾念手足之情,还常常使人挑唆欺侮,他的太子之位真是坐得不堪其辱。

李重俊的权力一直被韦皇后架空,就像他父亲一样,至高无上的皇权已是名存实亡。他无权无势,又无靠山,只得暗中积蓄势力,凡是反对韦氏外戚的大臣们他都招至麾下,凡是看不惯安乐公主作风的官员们他都尽力笼络,这等情形渐渐被安乐公主的驸马武崇训所察觉,于是他便前去向韦皇后请旨,欲废了太子。

李重俊哪里还忍得住,此时不反,便要亡命了。

神龙三年,太子李重俊发动自己暗下部署的半数羽林军攻入安乐公主府,一举杀死了驸马武崇训,后又怒气冲冲地去找其父武三思寻仇,将之刺死,此时正逢安乐公主在韦皇后寝宫里小住,她才幸免于难。

韦皇后面对这等叛乱,也是不紊不乱,她精心训练的御前侍卫可不是吃白饭的,就在李重俊等人杀入寝宫之时,这些死士起了决定性作用,他们以寡敌多,却奋勇无比,死伤甚少,倒是太子那边,伤亡惨重,一个个兵败如山倒一般惨不忍睹。最终,太子李重俊也死于非命,其状真是可悲可泣!

此事过后,安乐公主又跑去她父皇面前闹了一出非某某不嫁的哭戏。原来她又看上了前驸马武崇训的族兄,武延秀。

其实,这兄弟二人自小就同吃同住,很是要好,安乐公主嫁过来以后,武延秀就已多次垂涎其美色,欲行苟且。安乐公主本就像个深宫寂妇一般,刚生完第一个孩子就欲壑难填了,驸马早已不能满足自己的欲望,为了像母亲一样快乐,她也乐得逍遥去找第二个男人,府里就有个现成的,还是主动**、嘘寒问暖、屡献殷勤的那种翩翩公子,她怎能不心动?于是二人常常在府中打情骂俏,眉来眼去那么几次也就熟上了,整个公主府上下,只有驸马一人不知道他们的私情。

武崇训已死,安乐公主不愿守活寡,自然就急着改嫁给武延秀。丧期未满又新婚,黄泉路上的武崇训恐怕是要哭的死去活来了。

李显哥哥拗不过女儿,就和韦暖暖商量着操办了女儿的再婚,朝中众臣、宫外百姓皆是议论纷纷,不甚理解,可那又能怎样呢?安乐公主是出了名的恃宠而骄,想必能做出这等荒唐之事,也应当在情理之中吧。

安乐公主也是我唐朝公开卖官鬻爵的领头人。她毫不知收敛地开府置官,仗着母亲做靠山,公然将自己中意的官员安插在朝中,短短时间之内便已是权倾朝野。按照她的做法,我唐的官爵被分别标定价格,县长若干,刺史若干,公开兜售,价款缴足,不管是屠夫酒肆之徒,还是为奴为婢之辈,只要纳钱三十万,便由安乐公主立降墨敕授官。一时所授官职竟有五六千人,而所敛钱财全都到了她府中。

安乐公主常常自写诏书,拿进宫去,一手掩住诏书上的文字,一手却捉住了她父皇的手在诏书上署名。我那个傻哥哥爱女心切,竟然也不看到底写些什么便草草签署、上印,以哄她开心。因此,宰相以下的官员多出其门。常有土豪劣棍,走了安乐公主的门路,忽然诏书下来拜了高官,不但吏部衙门不知,皇帝哥哥也是莫名其妙。

安乐公主自幼就受到我母亲独断朝纲的做法的影响,整日里异想天开想要做皇太女。显哥哥看她年纪小,不知好好管教,却宠溺地抚着她脖子开玩笑说:“等你母亲做了女皇帝,再立你为皇太女也不迟。”

安乐公主便天天在背地里怂恿韦氏效仿我母亲当年那样临朝听政。韦氏观察我母亲多年,自然而然做起来得心应手,趁着显哥哥体弱多病,就开始独断独行,气焰一天盛似一天。而显哥哥念及往日同苦共难的情分,不愿与之争辩,终日躲在宫中,找几个美貌的宫女调笑解闷,所有军国大事,全听韦皇后一个人主持,其中安乐公主也没少干预。

一日,安乐公主忽发奇想,想起南海泥洹寺里佛像的五绺须,是以东晋谢灵运的真须装的,于是打发黄门官去将佛须一齐割下来。那时寺里的僧人畏惧公主权势,根本就不敢阻拦。原来晋朝时候的谢灵运须髯很美,他自己也十分珍爱,每晚临睡时候,便用纱囊装起来。后来,谢灵运被杀临刑的时候,便自愿把须髯割下来,施给泥洹寺僧,为装塑佛像之用。每当有香客前来拜佛时,那寺中僧人便得意地将佛须指示与人看,如今见安乐公主把佛须一齐割去,心中不免万分痛苦,可又无可奈何。

端午节那日,安乐公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