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部分 (第1/4页)

我想了想,点头说声“好”,便又重新提起毛笔,蘸了些浓墨,洋洋洒洒的写道: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想到这样的场景——那个容貌姣好的女子,站在城墙下,等待着她的心上人。看张夫人的第一眼时,这个场面就不知不觉浮现在我脑海里面了,而画作之上的城墙、彤管,以及抚着自己青丝的美人,也是我根据诗经里的《静女》所描述的样子画出来的。

实在不知道,原来张夫子和他的夫人还真有一段类似的情缘。

写完这诗,收好毛笔,我又静静地看着张夫子,希望他能快些答复我。

银子急着要,废话得少说。

那张夫子也是十分爽快,一边夸我字写的漂亮,一边恭恭敬敬的收好那幅画,说是要换银子容易的很。

我便趁热打铁道:“令月的家中还有不少画作,只不过都是一些山水,不知道张夫子要不要?”

“既然如此,姑娘明日全都带来予我吧老夫好好挑选一番,再将优秀的留下,一并带到镇子上去卖。正好明日我也打算带着夫人一起去购置一些肉食,隔日拜访武承嗣大人。李姑娘,你大概已经有所耳闻了,咱们村子被北魏皇帝圈占,分给了武承嗣大人,以后大家都得从事采药的工作了。”

“哎~~是啊幸福悠闲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张夫人也感叹道。

我本以为张夫子这么守节,该是会愤然离开这村子的,于是便问他:“张夫子为何选择留下来侍奉权贵呢?您老不是最看不惯那些搜刮民脂民膏的官员吗?”

张夫子苦笑着叹了一口气:“哎那嚣张跋扈的军爷前脚刚一走,我后脚就已经开始收拾行李包袱了。不过我夫人劝说,村里还有那么多孤苦无依的孩子等着我教授知识,我若就这么甩甩袖子走了,再随便找一处悠闲的地方隐居,的确落得个逍遥自在,可那些孩子就真的没指望了。后来,老夫自己想了想,夫人说的的确在理,何况这人跟人啊,相处的久了都是有感情的,老夫也是实在舍不得抛下那群孩子不管”

他倒是个感情丰厚的老先生。我的心中不由得对他更敬畏了几分。

告别张夫子他们一家,走在回去的路上,我的步伐特别沉重。一边感慨着事态万千的变化,一边默默的想:不管我走到哪里,这场燕国与北魏之间的战争依旧是波及甚广,就连偏远的小村庄也不能幸免于难。

张夫子家那位年轻美貌的夫人如此深明大义,还真是让我小小佩服了一把。

最后一眼趁着夜色看看这篇乡村的美景——青山绿水,花香鸟语,梯田层层,果树满坡,处处洋溢着一种生机勃勃的美,处处流露出一种自然的美。

只可惜再过几日,武承嗣大人搬过来以后,所有的庄稼都得毁掉了,所有的果蔬梯田都不能存活了,而是会变成一片药田。将来也许漫山遍野长满了药草,田间小路上全都是村民们采药的身影。

我也不知道这样的“药田村”是幸福还是不幸,那个武大人会分发工钱,大家不用忍饥挨饿了,但至少村民们从此没有了自由和无拘无束,那才是真的。

有钱花加上被束缚,和无钱花加上自由,不知道村民们喜欢哪一种类型的生活呢?

一回到房间,我便开始挑灯夜战,一夜之间要尽可能多的画出些作品来,第二日才好给张夫子交差。早知道会有今天,平时我就该多练练笔,少偷点懒了。临时救急画出来的画,还真缺少了许多灵气啊。

好在我先前就跟张夫子声明了只给他山水画,现下不用画人物的样貌,就会容易许多,只需把心中所想的任意一种美景诠释出来,再稍加技巧,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就可新鲜出炉了。

这个时代的人,尤其是文人,特别喜欢留恋于山水。

山水画曾经是东唐、西周、南燕、北魏四国百姓们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游山玩水的文化意识,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咫尺天涯的视错觉意识,一直成为山水画演绎的中轴主线。

从山水画中,文人们可以集中体味出大好河山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色调。再没有哪一个画科能像山水画那样给四国百姓以更多的情感。若说与他人谈经辩道,山水画便是民族的底蕴、古典的底气、各国的风俗外貌、国人的性情。

如今北魏一统了天下,大好河川全都归属北魏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