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 (第1/4页)

这牛家上下恐怕没有谁是欠了她的吧,她要是自己饿了,干嘛不自己动手做饭吃呢?

俗话说得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嘛,我一个人生活了那么久,还不是改掉了大小姐脾气,自己照顾自己,凭什么她一个弃妇做不到,还要诬赖到孩子身上?

为了这件事情,我和牛丽丽据理力争,一整晚上都在吵闹,直把牛家搅得天翻地覆。

牛丽丽是个嘴皮子特别泼辣的女人,三句话说不过便要爆粗口,这不知道的人,打从家里经过听到了,肯定还以为是谁家的泼妇在此撒泼造次呢。

争到最后,我那一套套冠冕堂皇的大道理终是没能够说服牛丽丽,她就像一块油盐不进的抹布,看久了只会令人生恶。既然这女人不知悔改,我们又一直担心孩子的处境,我不得不给牛嫂子提了一个建议。

“以后,你们三口就搬来我家住吧反正我家这么大的屋子只住着一个人,有时候还真有点空荡荡的。再过半载,我也会生下自己的孩子,倒时还须得牛嫂你帮忙照顾哩”我的诚恳之意不溢于言表。

牛嫂子听了这话,起初是不答应的,她深深继承了古代农村传统妇女的节操,觉得伺候丈夫的姐姐是天经地义的。

经过我一番苦苦教诲,以及用我未出世的孩子循循善诱,牛嫂子才终于答应,从此搬来我家,和我一道住,再也不去管那牛丽丽的死活。

人性的凉薄其实都是外界因素逼出来的,原本的牛嫂子多么善良多么朴实,如果不经历这一遭,她恐怕一辈子都会这样悠闲幸福的生活下去。而那个把自己当做女王一样的高高在上的牛丽丽,只有在失去了珍贵的亲人时候,恐怕才会明白亲人的重要性吧。

我和牛嫂子一家人很快又恢复到以前那样的生活。

只要隔壁家的牛丽丽叉着腰发脾气的时候,我们就躲在家里自说自家话,完全当她透明。

日子过得久了,也便习惯了,那牛丽丽受了教训,再也不敢颐指气使,牛嫂子的生活才算是真正好了一点。

不过为了避免牛丽丽“旧病复发”,我还是一再坚持让他们一家人和我同住,不要回那个聒噪受气的牛家去。偶尔,牛大哥会回家来看望一下嫂子和孩子,他们才会装作很亲切的样子去招待牛丽丽。因着牛丽丽自己理亏,倒也不敢跟弟弟吐什么酸口水。

就这样过了半年,我的小腹已经隆起成圆鼓鼓的球状。

村庄里的人与事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农田庄稼全被挖了,换上一层新泥。农夫们按照大东家武承嗣的吩咐,将药草种子种下去,或者直接移植新品种的根茎。许多珍贵药材还是几年以后才能收获的,这一点让农夫们感到未来的希望很渺茫。

武承嗣又渐渐从外地引进不少专业的药农,他们和村庄里以前的百姓们生活习性不一样,他们非常有经济头脑,而且手上掌握着专业的种药草知识,被武承嗣分类为高等药农。

至于以前那些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农夫们,现在的任务也算轻松,只用按照高等药农的吩咐,偶尔翻翻地,剪剪枝,杀下虫子除下杂草,这一日的活计也就结束了。这一类村民,被武承嗣分类为下等药农。

大着肚子的期间,武家二少爷武攸暨来看望过我很多次,每次都带来一大堆的补品,我也不知道他从哪里打听出来我有身孕的,更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对我这么好,只是当我用抵触、排外的眼神看他的时候,发现他眼底是很清澈无邪的情愫。

那种无怨无悔的付出绝对不像是装出来的,我由衷感觉到——这个二少爷不一般,不像武家其他人那么难缠。

如今药田村的村民,男的要下田干活,女的也不能闲着,每逢春分、秋分就要去采药,有时在田里采,有时还得上山去采,运气不好的可能还遇上泥石流和大雨。不过武承嗣出示了一份较为优厚的补贴,凡是家中有人因工受伤的,武家无条件支付医药费,而且收获的名贵药材越多,药农还能分到越多的工钱。

这个人性化的补贴在幽幽乱世之中,不知吸引了多少穷苦人。渐渐的,我也就适应了新的生活。

总之武家什么都好,偏偏就是那一窝子女人特别令人受不了。此话,还得从我初次遇见武氏当家主母的那一天说起。

卷一【盛唐篇】 第091章 老妇也发少年狂

第091章 老妇也发少年狂

那日,武家主母老夫人去寺里上香还愿,一回来就说要宴请村庄里所有的女眷,以告慰她亡夫的在天之灵。

我也是从那个时候才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