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4页)

正文 第二十二章 教习

——京城——

“二哥!必须要这样吗?”一个小男孩的声音怯怯的说。

“……”

“可不可以不要这样~”

“住口。”

“会很疼的~”

“住口!”

“人家还小,不要这样啦~”

只听“啪”的一声,紧接着就是惨叫“啊——好疼!”

“住口!乖乖坐好!把铜钱放回去从头写起!”一个清亮的男声高声喝道。

只见张府小书房内,张廷彖正苦着脸,腰板挺直的端坐着,左手上一片红肿(被打地!),右手提笔、手腕悬空,哆哆嗦嗦的(被累地!)在纸上写大字,再看那笔头顶端——放着一枚铜钱!兄长张廷玉手中拿着戒尺,站在一边。他平日里平静无波的眸子里此刻怒火熊熊,握着戒尺的手,手背上也是青筋直冒!很明显,他正在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

张廷彖的书童兼小厮墨心,在一边都快看不下去了:四少爷从来都是让别人吃瘪,啥时候自己吃过憋?于是求情道:

“二少……”一个“爷”字还没出口,就被张廷玉一记冷眼飞过来,墨心吓的一哆嗦,把后半段话就着口水咽回肚里。

张廷璐坐在另外一个书桌读书,看见从小跟着自己的弟弟被兄长教训,有点心疼。回过头去刚瞄了张廷彖一眼,就只听张廷玉的声音道:“资治通鉴看到哪里了?”

“《隋纪》……”张廷璐一看二哥的眼神,赶紧补充道:“《隋纪》《隋文帝灭陈》!呃……‘晋广王率大军屯六合镇桃叶山’……”

“行了,晚上父亲会考校你这一段,好好诵读揣摩。不懂的再问我。”

张廷璐赶紧老老实实看书。书心则尽职地给他倒上清茶,以防他读书口渴。

张廷玉回到自己的椅子上,他的书童张素接过戒尺,在他面前的案上放上一碗清水。张廷玉缓缓闭上眼睛,心绪已经恢复平稳。父亲张英,在当初考校了兄弟几人以后便于第二日做了这个安排——让两个弟弟:张廷璐和张廷彖,跟着自己读书。父亲为官清廉,但是老家亦有薄田数倾,给两个幼弟请个先生不成问题。即使不能请先生,送去学堂、私塾也不是不行。为什么一定要让自己遭这个罪?

三弟张廷璐就罢了,一想起幼弟张廷彖,张廷玉的火就蹭蹭往上飙!猛一睁眼,却看到桌上放的那碗清水。

张廷玉眉毛一挑,手指轻轻摩挲着碗沿,若有所思。

却说张廷玉这边对张英的心思有所领悟,张英却对皇太子皇太子的心思一点也没谱。

“这究竟是想做什么?”张英思索太监传来的着太子口谕,愁眉不展。其实也没什么,口谕大概是说太子居所年久失修,下雨天居然有点漏雨!于是让掌管工部的张英报备一下,派人修葺。

“禁宫内居所失修,应当报内务府。怎么报到我这里来了?”张英百思不得其解,略一琢磨,心中若有所动。但是又不敢深思。于是心思一转,转身便去找礼部尚书熊赐履解惑,熊赐履也不明白。但是此事也跟礼部有点关系,于是厚道的熊赐履便到太子那里委婉的询问。太子却借故把熊赐履训斥一顿!熊赐履都五十五岁的人了,被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指着鼻子训,心里什么滋味?——何况这个年轻人还算是自己的学生!于是气急攻心,“咯儿——”一下就背过气去了。

正文 第二十三章 太子

太子爷慌了神,叫了御医赶紧又是掐人中又是灌药。好歹是把人救醒了,但是老头蔫蔫地,好像还不很清楚。于是太子让人把熊赐履抬回府去。

张英之前就知道自己被人当枪使了,熊赐履这边一出事,他又从种种蛛丝马迹,更确定知道了是怎么回事。但无奈的是这个亏又不能不吃!只好苦笑一声,早早请假回家,到礼部尚书府去探望熊赐履。

此时熊赐履已经清醒。坐在床上由家人伺候吃药。见张英来访,立即请进来,张英见面就鞠躬请罪:“我害了敬修啊!”

熊赐履一听,赶紧扶起张英,清出下人。

然后对张英道:“怎么回事你我心中都有数。这算不得是你的错,只算是我自作自受罢!”熊赐履苦笑一声,连连摇头。

张英知道他是忠厚长者,但毕竟事情也算因自己而起,还是真有点不好意思。于是只好说了一句连自己都不相信的话安慰道:“此事陛下知晓,定然会给敬修一个说法!”

熊赐履刚要回话,前边就有家人禀报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