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部分 (第1/4页)

手将一些百姓扶起,拍着他们的手安慰,再三保证一定尽快消灭飞蝗。百姓们都不曾见过父母官流泪,却看贵为皇子的他为这灾情抹了泪,顿时重重磕头,高呼:“四皇子千岁!”

回到府衙后,这位年仅二十岁的四皇子宁晟睿一反凡事三思后行的常态,果断地下达了一系列的控制措施,命五城知府立即执行。对于灾情最严重的允定府,宁晟睿亲自带领当地官吏、发动百姓上山捕捉鸟雀放于田间,又带头锄地挖掘蝗卵灭其根源。

第二日,宁晟睿亲和地与百姓们商议,选了些能干的农妇到府衙东厨帮忙做膳。责令每到膳食时间,不论官民凡参与灭蝗的人,均可入府衙用膳。如此一来,既解了受灾百姓米粮短缺之难,又免了他们在灭蝗与回家食膳之间的来回奔波之苦。

宁晟睿以皇子之尊为五城知府做了个表率,北方五城的官吏、百姓在他带领下,暂时抛却了尊卑之念,齐心协力灭蝗。

五日后,宁晟睿所在的本是灾情严重的允定府,却是五城中最快遏制住灾情的城池。劳心又劳力的宁晟睿已被折腾得疲惫不堪,整个人都瘦了一大圈,深陷的双目中布满红丝。户部尚书刘晞生恐拖垮了他金贵的身子,多番劝说休息。宁晟睿却不予理会,反而又带着玄骑营往临近之城赶去,帮助当地官民灭蝗。

又过了两、三日,北方五城的蝗灾危机彻底解除,温暖的阳光普照着饱受蝗灾之苦的城池。灾情虽已控制住,但劫后余生的北方五城还需要善后。宁晟睿急报朝廷,请奏驻留允定府督协五城知府善后。蝗灾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便被遏制,南宁皇自是欣慰也心喜,当即准奏。

就在南宁皇亲笔所书的褒奖圣旨抵达允定府之际,四皇子宁晟睿已经被五城官民誉为“救命恩人”、“再生父母”甚至“活菩萨”。

凌云比朝廷更早接到北方五城传回来消息,只是默默嗤笑。正如她所料,狼崽蒋熙照的确随四皇子宁晟睿一道去了北方五城灭灾,直到现在仍未返回宁京。至于宁晟睿那番让南宁皇与文武百官大感意外的举动,就不难理解了,根本就是狼崽在幕后出谋划策。不过,凌云也不得不承认,蒋熙照的确高明。但如此厉害的狼崽迟迟不返京,凌云心中有些不安,隐隐感觉南宁皇朝似乎呈山雨欲来之势。

听闻北方蝗灾之危解除,朝堂上文武百官心中是各有思量,但表面上都是庆幸、欢喜之色。

经过北方五城灭蝗一事,四皇子宁晟睿在朝、在野的声望都骤然提升,并引得南宁皇对其改观赞誉有加。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

就在接到北方蝗灾解除捷报的五日后,武山昊老将军病逝的噩耗传来。

武老将军与慕祈凡、蒋啸武、凌威一样,同为南宁皇朝三朝元老。他一生忠义,严己律下,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虽说以古稀之龄任监军随军征讨北境,但对身体康健的他来说,本来是不成问题的。怎奈在西凉突染风寒,老将军怕影响行军,故而一直不报,延误了诊治。待回到宁京后,病情加重,没拖多久终病故。

听闻武老将军病逝的噩耗,南宁皇于隆阳殿上捶胸而泣,自责不已。随后,武山昊老将军被追封为穆国公,以国公礼下葬皇陵侧山的国公陵区。于武老将军下葬后,南宁皇亲率文武百官前往祭拜。

祭拜完武老将军的当日,凌云于天黑后造访武家。

武家世代单传,武茗青之父在八年前于平定瑶族之乱中身亡。也因此,才有武茗青少年拜将,率领铁骑平定瑶族之乱。现在武老将军也去了,武茗青自然就成了武家家主。

对于凌云的突然造访,武茗青似乎早已料到,并不意外。二人秉烛夜谈,凌云好生宽慰了武茗青一番,直到子时才告辞离去。

凌云回到府宅已是子时末,想着寅时还得上朝,便赶紧补眠。但刚一躺下,便惊坐起来。

“谁?”凌云低喝一声,目光如炬,紧紧盯着窗外一道黑影。

“黑影”推开窗翻身跃入房内,垂着眼低声说:“等你半日了,见你久不归,便出去逛了逛。”

凌云定眼一看,顿觉诧异:“小师弟?你来干嘛?”

难怪可以轻易进这宅子而不被发现,原来竟是叶双!

第一次,叶双对凌云唤他“小师弟”没有反应,只是抬起头定定地看着她说:“我来帮你!”

“帮我?”凌云没好气地白他一眼,摆手拒绝:“免了!”

叶双扯开一抹凄苦的笑容:“我给你做事,算你帮我行不?我要为娘亲报仇!”负在身后的手不自觉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