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部分 (第1/4页)

之后,扫地僧在方丈玄慈大师的邀请下,开堂讲经,算是彻底闻名少林寺了。相信不久后,武林中人,都会知道少林有这么一个得道高僧。

姬庆那个时空,是去过几次少林的,说实在的,很不咋的。景区乱糟糟的,很混乱,完全的经济化了。想见哪位大师,或者上个头香,更是得贡献才行,那对于普通人绝对是承担不起的。

再加上和尚伴美女,娶妻生子等等负面传闻,或者说,时代的新和尚,让姬庆很是不爽,由此对于少林的印象也恶劣的多了。

可是,如今这个时空,这里的少林,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古刹、钟声,诵佛之音,老僧、小和尚,一切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美好。

这样的少林,才是姬庆心中的少林啊。让姬庆欢喜,让姬庆怀念。离开前的日子,他可是拍了不少纪录片留念。日后有机会,或许他会再现少林寺的古朴、祥和。

乔峰本来要与阿朱去寻找她的身世,正好顺道,回趟姑苏看一看,所以两人还是一路与姬庆同行。浩浩荡荡一行人,就这样不紧不慢的赶往姑苏。一路上,可谓游山玩水,好不惬意。

说起来,这个时代的景色那是真的不错,真的天然,空气真的好。即使是林间小路之上,也是别有一番味道。小桥流水人家,更见美好。

至于路上的小贼,自然也是遇到了。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的话语倒是没见到,反倒是一眼看到了一群手拿棍棒刀枪的汉子,直接杀来。

不过,遇到姬庆这一行恨不得脑袋上刻着肥羊二字的肥羊,他们算是踢到了铁板。被包不同、风波恶等人一顿痛打,收拾一顿,哭爹喊娘的跑回去了。

当然,放过了他们,也是看出他们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之徒,如果面色狠厉,带着血腥味道的那种,则会很惨,直接被包不同他们清理掉了。

此时,已经距离姑苏不远,不久后,乔峰带回了几只野兔,几只山鸡回来,一起交给了姬庆。

姬庆这边,这是的处理上了,那个动作之潇洒,看得乔峰眼花缭乱,口中佩服上了。

乔峰虽然武功不弱,但是处理猎物上,较之姬庆的纯属就差了很多。这里面既是力量的细节方面上的控制,也是姬庆在于厨艺上的天赋,这一点是乔峰比不了的,只能望之兴叹。

不过,有着阿朱在,乔峰吃喝上面根本不用多操心,即使离开了姬庆,他也是个幸福的男人。乔峰几十岁的老男人,总算是铁树开花了,而且是灿烂的绽放。

一路走来,乔峰、阿朱二人神仙眷侣的模样,可是羡煞了旁人,就是姬庆也不得不赞叹一番,甚至于觉得他自己有些形单影只了。

但是,他的春天又在哪里呢?!

不久,野兔炙烤的金黄,伴随着油脂烤的滋滋的声音,散发着迷人的味道。

边上的钢锅内,这是喷香的一锅野菜、蘑菇汤,那香气分外的怡人。另一锅就是清香的米饭了,白的如一锅小珍珠一样,看得人欢喜。

众人围坐,开启几坛酒,就这样吃着烤肉,品着美酒,喝着美汤,嚼着米饭,说着天南地北之事,好不快意。

姬庆正在吃着一碗野菜蘑菇汤泡饭,听着大家聊起了姑苏的事情,一下子想起了什么,对阿朱说道,“现在杭州太守是谁?”

阿朱想了一下,说道,“应该是苏子瞻吧,我们去少林之前,苏子瞻正在组织人手修建湖堤。”

苏堤?!姬庆点点头,没错。这个时间,正好是苏轼二次赴任杭州之时,说起来,苏轼和杭州可是太有缘了。

苏轼这个人,怎么说呢,他不是平民百姓的代表,他是大宋士族、官宦势力的一员,按照姬庆的说完,那是代表着贵族利益的人。

在神宗王安石变法之时,吃喝不愁,奴仆成群,还能养着一群十几岁小妾,并以小妾换物的苏轼,自然不会对影响贵族阶层利益的变法感兴趣。于是乎,他就反对上了。

可惜,励志割除大宋弊端,增长国力,战胜西夏、战胜大辽的神宗岂会容他。所以,冲锋陷阵的苏轼很悲剧的被贬了,下放了地方为官。

前面提到的苏堤,不仅苏轼不仅在杭州修建了一条,在很多年前,他在徐州也修建了一条,同样是湖堤,两座湖泊,可以说是真正的姐妹湖,在后世流传了很多假话。因为苏轼在两地的贡献,也让苏轼名流百姓间。

当然,更重要的是他在诗文方面文风的变化,正是因为被贬之后,体验了更多的民生百态,让他终于成为了一代大家,可以说是继王安石之后的一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