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1/4页)

“师伯,我有事求你哎。您一定要帮忙啊。”明尘停顿了一下,“您一定能算得到是什么事吧。”

“不就是要我帮这位小施主算一卦是吧。”清心师太淡淡地说道,“没记得我跟你说过的话嘛?不要随便地带一些不相干的人到我这来算卦。”

“师伯,他也不算是外人,他是明月师姐带过来的,他们明天就要回香港了,”明尘忙不迭地回答。“我看见他刚刚在清智师叔那里摇了一签,高兴得在那里摇头摆尾的,怕耽误他什么事,便把他带到您这来了。”

“唉,既然你们来了,就进来吧。”清心师太领着他们来到一个书桌前,她从桌上的香盒中拿出两柱香,点燃后递给林玉强一枝,对他说:“拿着这柱香放在额头,静心想着你想要测的事,想好后把香插在这个香炉里。”林玉强依言照办,心里想着希望我此行万事大吉,将香插在香炉里。清心师太也把香在额上摇了摇,也插在同一个香炉里。然后,清心师太从桌子下面的抽屉里拿出一个铜盘来,上面躺着三枚铜钱来,这三枚铜钱显然是经常使用,表面非常的光滑,在透过窗格照射进来阳光照射下,“乾隆通宝”四个字闪着熠熠的绿光。清心师太对林玉强说:“来,你用双手握着这三枚铜钱,心里想着你想要测的事,一定要专心,不要有杂念,轻摇几下,然后把掷在这个铜盘上。”林玉强依言,把铜钱放在手心里摇了三下,掷在铜盘里。每掷一次,清心师太就用铅笔在纸上做一些记号,如此这般掷了六次,清心师太说好了,在纸上画了长短不同的符号,林玉强虽然看不懂,但知道那正是他自己摇出的卦。他紧张地看着清心师太,见她摇了摇头,林玉强心里更紧张了。

“这卦怎么样啊?师伯?”明尘关切地问道。这当然也是林玉强想要知道的问题。

清心师太平静地解释道:“此卦名为泽水困,下卦“坎”阴多阳少,是“阳”卦;上卦“兑”,阳多阴少,是“阴卦”,象徵阳被阴掩蔽。而且,“九二”的阳爻,被“初六”“六三”的阴爻掩蔽;“九三”“九四”的阳爻,也被“上六”的阴爻掩蔽;象徵君子被时势所困,所以称作困卦。”

“那是不是很凶险?”林玉强问道。

“那也未必,困卦的上卦为兑,兑义为悦;下卦为坎,坎义为险。处境困苦而内心和平,是困卦的品德。虽然身处困境,但不失其操守,穷中求通,若是德才兼备的君子求得此卦,只要他矢志不渝,专心坚守,正是韬光养晦,卧薪尝胆之时,日后虽有山重水复,最终必是柳暗花明。”

“我是德才兼备的君子吗?”林玉强看着明尘,象是在问她,也象是在自问。

“我看不象。”明尘说道,出家人不打诳语。

清心师太继续解释道:“卦辞说,亨。贞大人吉,无咎。意思是王公贵族占卜时得吉兆,没有灾难。当然现在没有什么王公贵族了,可以理解为大官,大商,明星之类的人,因为九二、九五阳爻居于下卦、上卦的中位,这一爻位显示大人物行事中正,自然吉利。”

“你是王公贵族吗?”明尘问林玉强。

“我爸妈连公务员都不是。这个更不靠谱了。”林玉强有气无力地说。“卦辞还说了什么?”

“卦辞还有最后一句,有言不信。意思是你所说的话,不会有人相信。”

听到这里,林玉强心想,我此去是顶替孙临江的身份,现在卜的结果是受困,而且别人不相信我,实在是大大的不吉啊。毕竟是受过教育的现代人,林玉强听完清心师太的解辞,虽然有些担心,但还是怀疑的成份要多一些,还想在证实一下,便问道:“师太,请恕我无知,你们在瑞石奄修行的是佛教,然后用道教的易经八卦来给我预测,这个结果……”

“小施主你有所不知,八卦图在伏羲时代就己经产生了,那时候连甲骨文还没出现呢,即使到周文王推演出**卦时,又过了八百多年,道教的创始人老子才出生。怎么能说周易八卦是道教的东西呢。这周易是我中华古老文明所有文化的源头,道家文化只是其中之一而己。而且现在一般人都知道周易是周文王推演的,不知道其实流传至今通行的周易是在中国最伟大的圣人,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编撰的《十翼》,也就是对周易的注解。在孔子之前,只有易经卦辞,没有卦辞的解释,孔子到五十岁才开始研习周易,据我个人认为,那是因为他在仕途上穷困,政治报负无法实现,转而开始向易经寻求答案……”

明尘听不懂,她站起来给清心师件倒了一杯水。清心喝了一口水接着讲道:

“史书记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