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部分 (第1/4页)

“祁筝……”

“娘娘今日的气色好像好了许多,不再像前几日那么苍白了。”

我坐在镜子前,看着心荷为我梳着头。福全的丧事已了,他又重新出发前往塞外。心荷请求回宫里来,虽然与宫中的规矩不和但他仍然同意了。洪毅明在狱中写下数千字的血书恳求我让他去为怡康守陵,我让心荷替我转交康熙,我知道他不会不应的。

在哭过,痛过之后一切仿佛都回到了从前,似乎什么都没发生过,但又似乎在暗处有什么东西改变了,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娘娘这些年都不见老,奴才记得出宫前侍候惠妃娘娘的时候惠娘娘头上就已经有白发了。”

心荷移开梳子一根根地取下上面缠着的头发,我心里突然一动,一把从她手中取过梳子。桃花木的水磨木梳上缠绕着几缕柔软的黑色长发,而一丝银白也隐隐纠缠在其中。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我突然间明白了,从齿上取下银丝,嘴角不禁微微上扬。

“娘娘,您怎么了,若是娘娘害怕,奴才知道个妙方定能让娘娘……”

“不了,不用。”心荷有些担心地看着我,像是生怕我想不开。我摇了摇头,心里突然生出一股愉悦,我把木梳搁到桌上说:“我们走吧,皇太后在等我去给她请安了。”

心荷微微一愣,随即也展开笑容说:“娘娘,您今日好像很高兴。”

“也许吧。”我微微一笑,扶着她站了起来,迈开步子向外走去,“有时候,看到终点就在前面了,就不会觉得前方的路难走了。”

心荷似乎明白了什么,再也没有开口。我们穿过仁泽门一步步地向前走着,放眼所及,能见到的只有那金色的琉璃瓦和朱红的高墙,原本广敖的蓝天竟也叫这两道屏障裁出一条蓝带。

“踏,踏,踏。”

脚下的花盆底鞋一步步地踏在石路上,敲击出一声声的脆响声清晰地回响在这狭小的永巷中。朱红色的高墙自两边向前延伸,似乎远的见不到尽头,可那华楼琼宇却又如此分明地静静地伫立在红色的尽头。

从长巷的尽头吹来一阵风,唤起了那睡在心中的浮生残梦。

一方帕子从我的袖中掉落,随风吹到前方的地上。

“娘娘,您的帕子掉了。”

心荷几步小跑走过去,从地上捡起,返身递还给我。我低头不经意地看了眼,帕上所绣的是我所熟悉的字迹。

碧纱秋月,

梧桐夜雨,

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

天遥云黯,

只堪憔悴。

念兰堂红烛,

心长焰短,

向人垂泪。

书红笺小字,

字字相思

诉不尽平生意。

这是十数年前一时心血来潮的产物,想不到竟就此预言了我的一生。

“娘娘?”

“没什么,走吧。”

我收起帕子,抬手拂过有些零乱的发,也顺带拂去心中的乱,再度迈动脚往前走。

一生一世,不离君侧。

这便是我要走的路。

裕宪亲王福全,顺治十年癸巳七月十七日丑时生,庶妃栋鄂氏即宁悫妃出。康熙六年正月,封裕亲王。二十九年七月,授抚远大将军,与恭亲王常宁分道讨噶尔丹。四十二年癸未六月二十六日酉刻卒,年五十一,谥宪。子六人女七人。

裕宪亲王陵寝位于理密亲王陵寝以西120米,建于康熙年间,陵址东西宽63米,南北长176米,建有宫门、享殿、东西配殿各三间,小碑亭一座,享殿前“双龙戏珠”陛阶石雕工细腻,栩栩如生,环以朱垣,宝顶另建有环垣,呈里外双墙,地宫均用汉白玉石块雕砌而成,地宫石门及门檐石雕精细,宫顶刻有花纹图案。殿脊饰有脊兽,碑楼位于陵寝之外,竖立一统石碑记叙墓主生平。此陵寝无论从建筑规模到工程标准都超过其他陵寝。

福全生前“入而预闻大政,出而诩赞戎机”,与康熙帝的兄弟之情极为深厚,福全死后,康熙帝曾命画工精绘画像,康熙帝与福全并座于桐荫之下,以示手足同老之意,死后加谥为“宪”,称裕宪亲王,当地称之为“大王爷”。

后续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四日

我睁开眼睛看着眼前依然沉寂在凌晨中的世界,突然间有了一种奇特的感觉,我是不是还在做梦,他……真的死了吗

“娘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