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 (第1/4页)

次次血与火的洗礼啊!文景之治也好,贞观之治也好,都是以血肉之躯填满沟壑之后的正常恢复,是那些社会精英们死的死、完蛋的完蛋,活着的不再敢想有所作为的结果。”

张心的话再次得到了印证,当我们来到颖阳时,看到了一座残破之城。这座城并不大,但这次一样不能幸免,所有文明与进步的标志都化为瓦砾,烧焦的尸体随处可见。从还冒着青烟的房屋可以判断,刘邦的军队离开不久,我们很快就会与他们汇合。

从书上,从自己的眼睛所见,只有项玉、项羽之流才会屠城,没想到,刘邦也会,而且屠得这样干净。从这以后,刘邦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他那严肃却又和气的脸上,我看到了狡黠与残忍。他那老是不眨一下的眼睛里,深邃得你看不到任何的东西,就仿佛一个小型的黑洞,只进不出。

当然,相比之下,刘邦与其它诸侯特别是项羽相比,那是要仁厚得多,据张心说,刘邦在入关之前,最大的成就就是在河南取得的。在河南,他带着那几万兵马,左冲右突,消灭了秦军部署在这些地方的所有主力,为挺进关中打下了基础,也是他战略战术开始转变的前奏。

我问:“战略战术的改变?他不是一样的屠城,跟项羽有什么区别?”

张心说:“也许,本质上都没有区别,他们实际上与早期陈胜、吴广的起义性质已经有了截然不同的区别。他们的目标已经不再是推翻暴秦,而是要取代秦王朝。”

我问:“这有区别吗?

“这区别大了。推翻暴秦,表明他们是革命的,但取代秦王朝,证明他们只是为了争夺王权。很多所谓的作家喜(www。3uww。com…提供下载)欢假设,我也来给你作个假设,如果刘邦、项羽之流此时突然被穿越,没人再领导接下来的争夺,所有的反秦力量随之瓦解,会出现什么情况?”

我问:“什么情况?”

我傻傻地盯着张心,看来,那些所谓作家之所有这么有市场,就是因为我这样的白痴太多,历史能假设吗?历史的假设有意义吗?如果对历史进行假设,那就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如果人真有灵魂的话,那些因历史而付出生命代价的人,绝不会放过那些戏说者。

“秦朝的中兴,或者也来个什么之治。你看一看历史,第一任皇帝打天下,但却往治不好家,所以,二代或者准二代大多没有本事,只有第三代起,才会真正做出皇帝的味道,开始使王朝得以振兴。汉朝,二代,差点被吕家给替代,唐朝,那个准二代,结果被李世民给废了,宋,根本没有二代,让弟弟给灭了,明朝,二代、三代全没戏。所以说,那些什么官二代,富二代,几个不是脑残的,炫富、曝官,能有好结果,如果他们真能有所成就,那就得看第三代。富不过三代,淘汰后剩下的,那就会有本质的不同,是全新的新人类。我曾听闻有富二代自称贵族,仅凭他的这种想法,他们就永远成不了贵族,他们根本就不懂贵族之贵贵在哪里?钱能堆出身份,但却堆不出素质,堆不出文化。武力能打得下天下,但是却打不下民心,打不下天道,这就是项羽失败而刘邦成功的根本原因。刘邦知道隐藏、隐忍,绝不逞一时之强,但项羽却不同,任何时候都任着自己的性子,眼中无人。刘邦知道以小换大,懂得分享,先给你骨头,等我成功了,再连本带利一起收回,既欲夺之,必先予之;项羽却只知我的就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今天是我的,明天肯定还是我的,既入我手,概不外借。”

进入河南地界,越往下走,越感觉这里与我们所经过的其它地方的区别,虽然时时还是能看到残破的战场遗迹,但是,老百姓的生产与生活受到的影响却相对较小。而且,听老百姓说,这里基本没有出现过军队抢粮的事情发生,就算有兵丁来征粮,也都比较文明,只要交齐一定的数量,就不会有什么麻烦。有的人家,粮不够,少交,只要有人证明确无多余粮食,也能轻松过关,有的鳏寡绝户居然反而得到了兵丁送来的粮食。

这样的情境让我们兴奋,也逐渐从一个多月的阴影中解脱出来。

有人看到我们插着“刘”的旗帜,一打听,居然就要求跟着我们一起当兵吃粮。

我们当然不能随意收下这些农民,因为我们所运送的粮食已经被我们消耗了好多。但也有好几个自己背着粮食跟在我们身后,再一鼓动,在我们身后就跟上了好几十人的队伍,虽然我们并不负担他们的伙食,但他们并没有把自己当外人,吃自己的,却帮着我们干事。

与他们闲聊,他们觉得,刘邦的军队对老百姓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