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页)

制品。我编写了他在五年间读过的书单,共列出了二百多种涉及许多知识领域的书。只要看看他读过的书就可以知道他是个见多识广、兴趣广泛的人:论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与惠特曼的抒情诗集,快速切钢法与耶弗列莫夫的长篇小说《安德洛墨达的忧郁》,并排放在一起。

一位工人的妻子是中学教师。她说:“怎么能不担心丈夫超过我呢。有时他谈到一项新发明、一本刚出版的新书,我全然不知道。沉默,这不仅说明自己不知道,也说明自己离心爱的人远了。”

我援引了一些人的精神生活的典型事例,从中可以看到,在他们的精神面貌中已经反映出未来人的一些特征。现在,在工人和集体农民中这种人还不占多数,但未来是属于他们的。

值得注意的一种现象是,劳动者随着兴趣变得越来越广泛,眼界也宽了。他们对年轻人在学校获得的知识,特别是人文科学知识(尤其是文学、艺术知识)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不是从实用观点出发,感到在劳动中需要利用人文科学知识,而是感到为建立男女之间的道德审美关系需要这些知识。我曾听到一位年轻妇女说过,她是怎样通过函授和自学来提高自己的智力水平,树立起自己的道德尊严,在精神上同丈夫居于平等地位的。她一再强调说,必须不断提高智力发展水平,决不能自甘落后。

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理解和珍视艺术具有重大意义。相爱的人有高度发展的审美力,这是建立高尚的、精神生活充实的爱情的保证。审美观点一致,懂得音乐、美术、建筑、雕刻、戏剧、芭蕾舞,使两人变得更亲近,使彼此敞开心灵深处没有艺术的钥匙就难以打开的最隐秘的一角。对艺术作品作审美评价,这就不是消极的欣赏艺术,而是对生活持有积极的态度。创作,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最高阶段,它实际上是从审美感中产生的。通过心爱的人对艺术作品所作的评价,通过她的感情,就不仅知道了她对世界的看法,也知道了她对自己、对自己内心世界的看法,以及对人的态度。如果她的心灵是高尚的,感情是圣洁的,那么她对美的态度就会使我的心灵趋于高尚,而且她对别人的美也会产生爱慕之情。

积极欣赏艺术作品之美,能使人产生高尚的精神需求,即同其他人进行道德审美交往的本性需求。审美快感,按其本质来说,不能只是我个人心灵中的财富,我需要同自己心爱的人分享这种情感。一个人欣赏艺术的感情越是高尚,越是无私,他的心肠也就越慷慨好施,给自己心爱的人带去的快乐也越多,对他对美理解得也越深。

艺术,这是以概括形式体现在思想、判断、观点、兴趣、情感中的人类美。这种美的财富展现在每个人的面前,善于掌握这种美的人,自己也会变成美的人。懂得和深刻感受艺术之美,会给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甚至外貌留下不可泯灭的印迹。相爱的人在欣赏艺术作品过程中产生的精神一致,是精神一致的最高阶段。在这种时刻,相爱的人亲密无间、相互敞开心扉、互诉衷肠的情景,犹如两人融为一体了。

年轻人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别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日益严格的要求。因缺少共同语言而中断精神心理交往的情况,并不罕见。在男女青年的意识中已经牢固地树立起一种观点:单讲究穿着,注意外表美,是远远不够的;爱情需要更多的智力财富,而且这种财富应当是多种多样的。这就是对心灵美的道德审美标准提出的明确要求。

许多事情是值得注意的。它们首先表明我们的人在精神上有了迅速的进步,他们的个人幸福观十分高尚、纯洁。当然,还需要从更多方面做出概括。毫无疑问,我们所说的全面发展,不仅是掌握一定数量的知识,以免在“重大问题的争论上无言以对”。全面发展同人的道德面貌有着直接联系,这是显而易见的。智力的全面发展,使人获得无价的道德财富,即情感财富。了解文学、艺术、人的心灵,这会使人日趋高尚,使他能更敏锐地体察其他人的欢乐与悲伤。

情感财富能帮助一个人对其他人做出正确的道德评价。外在美和心灵美的真正本质,是靠敏锐的情感来识别的。在人所有的全部情感中都含有某种程度的道德因素,它的多寡取决于一个人的道德经验,也就是说他给了别人什么,向别人索取了什么。给予别人的,当然不仅是就物质方面而言,还包括精神方面的在内。一个人只有吸收了人类的道德经验,他的感情的道德色彩才会是高尚的。首先是文学、艺术给我们提供人类的道德经验。

一个人的知识、发展情况,总之,他迈入生活前的准备如果是片面的,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