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4页)

12033。66。7226。8821314262

100285。622。417763552

8022。417。9214202840

6016。83。3616。4410652130

308。41。686。725321064

根据自己的偏好,各位自己选择吧。不过在选择的时候我还需要给大家提供这样两个个数据:

武汉2003年八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06元。

湖北省2003年本科毕业生平均工资:2000元。

当然,上面的要求仅仅是你可以完全满足于一天到晚坐在家里看电视,保证你每天能够有饭吃、有衣穿的基本收入要求。如果你还有别的追求,要穿着比较体面、吃得比较舒服、要有手机小灵通能经常和朋友保持交流、要经常上网聊天玩游戏、要在十一、五一的时候能到全国各地游玩、能够经常和朋友们聚会郊游唱歌……那就另当别论了。

所以,邱鹏文中那个女孩的母亲说的那句话:“你考上好大学才能有一份好的工作,才能有幸福的生活。”很平实,很简单。家长们不是象我这样用精确的数学计算来分析问题,而是根据自己几十年的生活经验得出的最直观的结论,虽然简单似乎看起来还有点“俗”,却蕴涵了社会人生的基本真理。

不要从科举考试的弊端来讽刺你们的家长落后保守,也不要将他们的压力看成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注重功名”的心理,他们没有那么抽象,而是很实际的在看问题。有的人甚至还说,父母这种压力实际上是因为孩子在班上成绩好会使他们很有面子,或者说将来孩子成名成家了他们会很光彩,所以为了这种虚荣不顾孩子的幸福而拼命逼着他学习。这种说法真的很让人心寒。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世界上最大公无私的爱。他们想的,无非就是想让孩子一辈子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绝不会是把孩子作为满足自己虚荣心的工具。我讲一个关于拿破仑的例子来说明问题:

第12节:有一个人始终和他在一起

在拿破仑被暴民攻击东躲西藏的时候,有一个人始终和他在一起,照顾他;在他远征意大利回来成为民族英雄的时候,这个人又不愿跟他一道去接受群众的欢庆;在他孤身一人从埃及回到巴黎,无依无靠的时候,有且只有这个人在家门口等着他回来;等他发动政变,掌握大权直到登基称帝的时候,这个人不愿意住到皇宫里去,也不愿享受荣华富贵,而是一个人住在郊外过着清贫的生活,把他赠与的财宝全都保藏起来,不花一文,只是默默的祝愿:“但愿这一切能够长久”;当他兵败滑铁卢,被流放到圣赫勒那岛的时候,又是有且只有这个人又站出来为他争取更好的待遇,四处奔走,给各国君主写信,花尽了以前他赠与的所有财宝。这个人是谁呢?

他的母亲。

在她内心,她并未热望自己的儿子成为名垂千古的英雄,更不愿看到他在大西洋的孤岛上惨淡的度过余生,而只是希望他能够平平安安、快快乐乐,享受一个普通人的幸福,他的伟大和光荣,与她无关。古往今来,能与拿破仑并肩的伟大人物屈指可数,而若论对自己孩子无私的爱,则几乎每一个母亲都与拿破仑的母亲别无二致。就像那句“但愿这一切能够长久”那样简单、那样富有远见、那样饱含真情,她们也对她们的孩子说:

“你考上好大学才能有一份好的工作,才能有幸福的生活。”

考试能力是一个现代人生存的基本素质

不要相信“能力最重要,文凭不重要”的鬼话,更不要相信“用学历衡量人是传统保守的科举制度的落后思想”,正好相反,文凭非常重要,而且“用学历衡量人”是与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相适应的现代“信息经济学”理论的必然推论。

通过高考锻炼了你的考试能力。因为在你未来的人生中,还有无数大大小小的考试在等着你。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有一家外资企业招骋一个业务经理,有两个人去应骋,一个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生,一个是地质专业的博士。两个人都顺利地通过了面试。大家想一想,如果你是公司老板,你会挑哪一个?我想很多人都会挑那个本科生,因为他年轻,专业又对口。但结果是那一个地质学博士被聘用了。

大家也许会认为这个老板脑子有问题,或者说是想招个博士生进来装点门面。但那个老板却不这么认为,你听一听他的解释。

他说:这两个人面试给我的印象都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