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1/4页)

(4)最后统计总分,每得一分可以得到十元钱的奖励。

从这个规则可以看出,选“蓝”是绝对没有便宜占的,要么得-1分,要么得-2分;反之,选“红”是绝对不会吃亏的,要么得0分,要么得4分。但这个时候问题就出来了,双方都认为红是最优选择,结果就是谁也别想得分。第一轮下来,双方都选了十次“红”,都是零分。

然后老师决定改变游戏规则,双方在做出选择前,可以派出一名代表谈判,达成协议,然后再做出选择。

我们小组在开会讨论的时候,就指出了合作的可能性:“头五次我们选蓝,他们选红,这样我们得-10分,他们得+20分,后五次我们选红,他们选蓝,我们得20分,他们被扣10分,这样双方各得100元钱。”大家都对这个想法表示赞成,并委派我前去谈判。就在我打算起身的时候,有一个同学突然发言了:“不如这样,反正扣分也不罚钱,干脆我们选十次蓝,他们选十次红,这样他们能得到400元,然后回头再给我们200元,岂不是更好?”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大家都觉得这个想法有点不可思议,但仔细一想,确实很有道理。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我们退一步,就可以获得利益,更奇怪的是,让步越大,获利越多。于是这个建议被很快通过了。我作为全权代表前去谈判,对方表示完全接受,于是双方签订密约,合伙“骗取”老师的四百元奖金,全班同学出去猛吃了一顿。

其实老师并没有“上当”,一切的结果都是她设计好的。通过这个游戏,她成功的让大家明白了,很多时候,“合作”比“竞争”往往能给双方都带来好处。但“合作”的前提是双方都能理智的分析问题,互相沟通。同学之间,经常会产生一些莫名其妙的小摩擦。比如,你们本来是很好的朋友,你有急事想问他借10元钱,可是他最近刚借了50给另外一个人,那人死活不还了,正在生气,看见你来借钱,硬生生的来一句:“没钱!不借!”于是误会就产生了,你横下一条心要跟他赌气,:“十块钱都不借,算什么兄弟?”他也觉得没有解释的必要:“为了十块钱就跟我赌气,这种小气的哥们,不要也罢!”也许一段友谊就此破灭,其实一个朋友岂是能由十元钱来比较的?同学时的友谊尤其值得珍惜,也许过了十几年几十年之后,你历经世态炎凉人海沉浮,想起来怕是肠子都要悔断咧。这时其实只要有一方肯让步,或者你不要把此事放在心上,或者他向你解释当时心情不佳的原因,事情就过去了。

再看看一开始小拿破仑和詹姆斯的故事,连三岁小孩尚能化干戈为玉帛,取得“双赢”的结果,难道我们要连三岁小孩都不如吗?

退后一步,海阔天空;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六、“不敢为天下先”

“不敢为天下先……不要事事认为我的看法比别人的看法要高明,不要认为一切我都看的很准,这叫做不敢为天下先。”

处处与人争先,就要处处吃亏,向所有的人挑战,就会被所有的人反对。

《老子》第六十七章有云:“吾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这句“不敢为天下先”历来为人所诟病,被认为是不思进取、抱残守缺。其实《老子》的思想以辨证为核心,所有的话都必须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理解。在《老子》六十六章,还有这么一句话:“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第七十章说道:“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是谓配天,古之极也。”(善于指挥之人不逞勇武,善于作战之人不动怒气,善于胜敌之人不战而能屈人之兵,善于用人之人总是甘为他人服务;这些优秀品质就是所谓的不争,就是所谓的善于用人,就是所谓的能与天道配合--这才是自古以来的最高境界)。“

第47节:不敢为天下先

所以,我们也可以说:“不敢为天下先,故天下莫能为之先。”

不敢为天下先,不是“近来学得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的“乌龟哲学”,更不是反对时代进步、固步自封的“奴隶主贵族的没落哲学”,而是“大智若愚”的人生哲理。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张岂之教授曾这样解释这句话,我觉得这才是正解:“不敢为天下先……不要事事认为我的看法比别人的看法要高明,不要认为一切我都看的很准,这叫做不敢为天下先。”

人人都有优点,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